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1·北部湾模拟)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三星堆“眼睛”崇拜到“蜀”字的起源

    广汉三星堆,以极其丰富的青铜器皿向世人展现了一个设计卓越、制造技术精湛,异常神秘、奇诡、主重、威严,又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样态。

    三星堆文物中关于“眼睛”造型的艺术表现形式鲜见而独特,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三星堆青铜人像的眼睛造型可按特征分为纵目形、杏仁形、圆角正方形、类真人形四种。

    一 、纵目形

    纵目,即直目,就是眼球外凸。纵目类眼部呈圆筒状前伸,于面部有较大尺寸外伸。纵目类青铜像体量较大,气势恢宏,眼睛造型外突最为夸张,凝视的目光成了一种有型的、雕塑的实体,向观者突射出来,似乎在对观者施加一种颇为特别的压力,代表了古蜀时期对先王和神的崇拜。

    古文献记载,蜀人始祖蚕丛的形象特征即为“目纵”。在中国上古神话中,还有一个人面蛇身、掌控天地明晦的天神烛龙,形象特征是“直目正乘”,也就是“直眼球”。纵目面具的造型依据很可能与古文献所记述的蚕丛和烛龙的形象有关。

    二 、杏仁形

    具有杏仁眼特征的青钢人像在三星堆出土数量较多。这类青铜人像眼部外凸,呈杏仁状,线条明朗,眼球中部棱线凸出,上下眼睑棱形内陷,外形宽大。眼球上没有雕刻瞳孔,虽无瞳孔,但眼睛似乎能洞穿一切,极为庄严肃穆,显得高贵和神秘。

    从族群血脉传承的角度来看,杏仁眼造型代表了蚕丛后人的特征,是一种先王后裔的血缘象征。

    三 、圆角正方形

    圆角正方形眼出现在薄型面具上,可以看作纵目大型面具的简易版本。

    这些面具眼部并不突出,但依然给人凸出的视觉感受。由于制作大型青铜纵目面具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难度很大,所以纵目大型面具数量较少,在重要地方用作挂饰或为祭祀、娱乐的时候所需的先王或神的形象。这种简易版的面具,可以较为灵活地应用。

    四 、类真人形

    这种类型与真人眼睛相似,多出现在一些小型雕像中。

    对其身份有两方面的解读:第一种可能是日常生活状态的写照,并没有完全依照宗救和王权进行符号化处理;第二种可能是俘虏或城外之人,其眼部特征与古蜀人不同。

    三星堆大量“眼睛”崇拜文物的发现,或许可解释“蜀”字的起源。

    “蜀”字最早见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是个典型的象形字,应当是对某种事物形象的记录。据初步统计,甲骨文中“蜀”字有二十多个个体,有多种写法,但其上部均是“目”。这或许表明,三星堆文明以大眼巨头神像来代表对“纵目”的“始祖神”蚕丛的崇拜,并以“眼睛”崇拜的形式具体表现出来。

    人对世间万物的认识,首先是通过眼睛来观察、来分辩的。创造三星堆文明的古蜀人可能正是认为眼睛蕴含有这种分辩有与无、明与暗、生与死的神奇魔力,产生了敬畏,进而把它当作神灵来敬奉。他们制作出各种硕大的眼形器物,放置在突出的位置加以祭祀,形成了特有的“眼睛”崇拜。对眼睛的崇拜,亦是对祖先的崇拜,是古蜀人表达对祖先的敬畏、膜拜的情感归宿和精神寄托的物质载体。

    (摘选自蜀郡小茶微博,有删改)

    1. (1) 下列关于三星堆青铜人像的眼睛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三星堆青铜人像中,眼部呈柱状前伸,于面部有较大尺寸外伸的眼睛造型称为“纵目形”。 B . 根据原文描述,“杏仁形”眼睛造型应如右图所示。 C . 圆角正方形眼出现在小型面具上,眼部微微突出,是纵目大型面具的简易版本。 D . 类真人形,即与真人眼睛相似,这类青铜人像可能是三星堆人日常生活状态的写照。
    2. (2) 下列对本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题目提示了本文是围绕三星堆文物呈现出的“眼睛”崇拜与“蜀”字起源的联系来进行说明的。 B . 本文在介绍三星堆青铜人像的眼睛造型时,采用了分类别、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对四种类型逐一进行介绍。 C . 文中画线句中的“较大”“最”是表示估计和范围的限定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 . 文章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在介绍三星堆青铜人像的眼睛造型时,采用了“总—分”结构。
    3. (3) 下列说法中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A . 蜀人始祖蚕丛与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烛龙有共同的体貌特征——直眼球,纵目面具的造型依据就来自他们。 B . 三星堆青铜人像的眼部形态和装饰,可以折射出当时社会的尊卑等级;根据眼部体量的大小等可以分析青铜人像的具体用途。 C . “蜀”字是典型的象形字,初步统计,在殷商时期出现了多种写法,但其上部均是“目”。 D . 三星堆文明对眼睛及祖先的崇拜,使人们制作出各种硕大的眼形实物,放置在突出的位置加以祭祀。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