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有位“90后”电竞选手将自己的支付宝、游戏账号等数字财产写入遗嘱,在网上引发热议,而在此之前,也有不少有关“去世后如何处理社交账号”的话题出现,说明网络虚拟财产正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需要法律及时界定与网络虚拟财产相关的各项合法权益。
“90后”这一代人目前或许没有太多的不动产和存款,但他们作为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一 代,被称为网络“原住民”,他们在虚拟货币、社交账号、游戏装备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时间和金钱,因此这些虚拟的东西也成为他们独特的网络虚拟财产。那么,数字遗产可以被继承吗?据了解,目前微信和支付宝平台规定,亲属只要将身份证、关系证明、死亡证明、承诺书等提交给官方客服,就能依法继承离世者的遗产。而在法律层面,业界表示,目前我国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将“QQ币”、网游装备等虚拟财产纳入民事权利客体外,对于网络虚拟财产是否可依法继承尚无明确的法律规定。而网络虚拟财产能否被依法继承,不仅关乎网络客户和继承人的切身利益,也关乎网络运营商权利义务的规范。
(摘编自黎梦竹《“90后立遗嘱”频上热搜,心理学家呼吁“莫随大流”》)
材料二:
中华遗嘱库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8月底,“90后”立遗嘱人数已达236人。“90后”遗嘱订立者的财产继承主要以现金存款和虚拟财产为主,虚拟财产包括支付宝、虚拟货币、游戏账号等,财产的继承人绝大多数都是父母。目前,用户使用最多的电子支付、社交软件、网络游戏、虚拟货币等账号,均承载了个人隐私、用户财产、社交关系、人格等多重属性,与用户的日常工作、生活关联度非常高,很难完全割舍。对个人来说,这些账号蕴含的价值也非常高,并不亚于有形财产,一旦失去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
在网络时代,各种app不断涌现,虚拟财产占比越来越大,其本身就是一种日益增长的社会财富,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全球各国也在探讨数字财富的衍生问题,比如是否要将其计入GDP里,如何计算虚拟财产的社会价值等,随着虚拟财产得到社会普遍认同,继承数字遗产的思想阻碍不再是问题。
(摘编自江德斌《“数字遗产”继承问题不宜再拖延了》)
材料三: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广泛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在虚拟空间中的数字信息,备份个人数字财产的相关讨论也被屡屡提起。
2018年,一对德国夫妇合法获得了其已故女儿社交媒体账号的继承权,广受关注。2009年,国内发生了一起数字遗产继承的司法案件,要求判明逝者在网络游戏中留下的价值5万元的游戏装备的所有权。
其实早在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存数字遗产宪章)中就明确提出,数字遗产是人类特有的知识及表达方式,个人在网络上的信息包括文本、数据库、软件和网页等,都是数字遗产。
有专家表示,数字遗产继承中,还存在立法有待提高、网络服务协议排除继承权、隐私权和通信秘密保护冲突等现实问题,因此需要为数字遗产设立合理的继承路径与基本程序,明确数字遗产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以及确定继承人对数字遗产权利的行使边界,平衡好继承权与隐私权,通信秘密保护之间的冲突等。
(摘编自叶子《网络时代数字遗产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