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1高二下·榆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男孩清水

    陈振林

    我要去找一个名叫清水的男孩。

    他是我的学生,高三(3)班的学生,品学兼优的学生。从高一年级到高三年级,我做班主任,他在我班上三年了,从来没犯过什么事儿。还有一个多月就要高考,不用考,他是铁板钉钉的重点大学学生。

    可是,他已经有三天没有来上课了。这些日子,他是有些反常,从来不迟到的他偶尔会迟到,有时身上的衣服还脏兮兮的。

    他会出什么事儿呢?

    我对他的家庭情况太熟悉了。他五岁时,他的父亲在一次车祸中身亡,留下了他和两岁大的妹妹,一年后他们年轻的母亲也改嫁了。好在家中还有爷爷奶奶,年迈的爷爷奶奶抚养着兄妹俩,长年吃着百家饭,后来民政局才有些救济,但日子也过得紧巴巴地。初中还没毕业时,清水就想着不读书了,他要用他的肩膀挑起这个家。那个晚上,爷爷抚摸着他的头,轻轻地说了句:“孩子,不读书,你的路更窄了哩。”

    他又走进了教室。中考,他以全县第二名的成绩进入县一中。他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势头冲刺着自己的高考。机遇也不错。高一年级的时候,县里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清水成为副县长刘日福的资助对象。这样,每学期清水都能从学校领取一千元的资助金。领取资助金的时候也会举行简短的仪式,清水会恭敬地从副县长刘日福手中接过钱,然后小声地说声“谢谢”。刘副县长呢,看到成绩接连攀升的清水,总会说句鼓励的话:“好好学习,安心学习,你们才是未来的希望啊。”

    清水总算能安心学习了。他知道爷爷奶奶多病,尽可能地省吃俭用,将多余的钱帮爷爷奶奶买点药。他知道读初中的妹妹从来没有喝过牛奶,想着有一天帮妹妹买一些那个什么“特仑苏”牛奶。

    清水懂事。可是,懂事的他去了哪里呢?

    我问过他要好的同学张林,张林说他只是说“家中有事”就走了。我昨天去过清水的家,三十多公里外的一个小村子,他的家,两间小屋,没有任何家电,生病的奶奶卧在床上,他的爷爷刚刚下地去了。清水根本没有回家。

    我向人打听到了清水的妈妈的电话号码,接通后,她说,儿子好几年不和她说话,不可能到她这儿来。

    我又去了他妹妹的学校。他妹妹说,哥哥清水是来找过她,给她带来了两盒“特仑苏”牛奶就走了,临走时,背着个大大的蛇皮袋,袋子里鼓鼓地,像是满满的易拉罐。

    我似乎明白了什么。接着,我走访了几个废品收购站,向人比划着清水的模样。果然,这几天,清水都在这些废品收购站卖过易拉罐,而且, 有时还不只是他一个人。

    在县城城东最大的一家废品收购站,我找到了清水。他将满满一袋易拉罐吃力地放在了秤盘上。他的身边,还有几个一般大的孩子。见了我,他有些不好意思:“老师,我明天就去上学,明天就去。”

    “这几天你不上课,不担心你的高考了?”我反问,有些生气。

    “老师,我就是担心影响我的高考,影响我的生活,所以这些天我不上课。”他说,声音不大,但有力量。说着,他指了指身边的几个孩子:“这三个是我初中最好的同学,他们在帮我捡易拉罐,有时也低价收购,这一个多月,到昨天为止,我们已经赚了四千五百元钱。”

    “赚这么多钱做什么?”我不解。

    “归还啊。”他一本正经。见我还是一头雾水,他递给我一张报纸,报纸上的一条消息赫然醒目:原副县长刘日福贪污受贿被查处。

    这时,清水身旁的同学发话了:“老师,清水是得到了刘副县长的资助金才学习的,可是,刘副县长贪污受贿被查处了。清水说,他不能接受贪污受贿的钱来学习,他想着归还这些钱。”

    清水接过了话:“老师,这五个学期,我一共接受了刘副县长五千元的资助,现在我已经归还了四千五百元,今天应该能赚两百多元吧,您能借我三百元吗?我将那五千元全部还清。”

    我还能说什么呢?我木偶一样,从钱包里抽出三百元,递到清水的手中。

    第二天清晨,清水端端正正地坐在教室里,满脸的笑容。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在情节安排上,这篇小小说采用了步步设疑法,将本来很平常的故事叙述得悬念迭起,引人入胜。 B . 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竟然在临近高考时出现了反常情况,说明优秀生也会因高考压力产生心理上的变化。 C . 文中插叙男孩清水的贫困的家庭境况及他的艰难的求学之路的内容,目的是使读者更清楚地了解了清水这一人物形象。 D . 小说中,清水的妹妹提供的线索“背着蛇皮袋,袋子里鼓鼓的,像是满满的易拉罐”是为后文哥哥在捡拾垃圾做铺垫。
    2. (2) 小说的第五自然段在文中作用是什么?
    3. (3) 小说中的“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