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1高二下·宾县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为何中华民族有如此巨大的凝聚力?我们的文化自信从哪里来?对这个历史之谜,可以给出多维的解答:

    首先是中华文化重民本的仁政理念。

    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社会重心不断向下沉淀的人民性。重民本的仁政理念这一思想,划破了古老中国灰暗的政治苍穹,是文化自信的根基。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意蕴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以民为主,“民比天大”这样的思想要求实行德治、仁政,要想人民之所想,而中国文化里的圣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是为这亘古不变的人民而思考命运的。二是为民做主,这是对于治国者而言的,要求为民做主,牢记民心向背才是政治统治兴衰的关键。三是由民做主,也就是由人民当家作主,人民自己就是国家的主人。这三层涵义,贯穿了中国政治治理的始终。虽然在体制层面上,中国古代社会没有出现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制,但从文化学的角度看,“民主”的思想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从不陌生,它从哲学规律上俯瞰历史兴亡,从民本思想上制约君民关系。

    汲取中国传统重民本的理念精华,可以为当前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价值支撑。一是以民心为依归,民心向背是执政的根基。二是建构中国现代民本主义的民主理念。三是执政为民,汲取中国传统治国理政哲学的核心——“民本”。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反复强调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其次是中华文化济天下的家国情怀。

    中华文化孕育了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这是文化自信的根基。由家庭到家族,再集合为宗族,组成社会,进而构成国家,这种家国同构、家国一体渗透到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课层。这是家国情怀的文化基础。

    重责任是其特点之一,强调个人处于特定角色时,对其他人承担的责任,核心是让、“和”。就政治伦理而言,“伦理道义”“无限责任”是重要特点。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是又一特点。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由对祖宗父母的孝,扩展到对家族乡里的敬,再扩展到对国家社稷的忠,这是爱国主义产生的深厚文化渊源。人们把祖国比喻成母亲,把孝亲心上升为爱国心,把爱乡情放大为爱国情。这种爱国情,发端于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亲人的眷恋,也萌生于对祖国的疆土、历史文化、人民之爱的钟爱和依恋。

    从现实的政治看,国家和人民之间相互承担着无限的责任。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中国,是国人最坚强的后盾,维护国家统一,实现民族复兴,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国家和;政府的“无限责任”;维护祖国统一、认同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为实现民族复兴贡献力量是人民对国家的“无限责任”。

    (摘编自于铭松《文化自信的历史文化根基》)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虽然在体制层面上,中国古代社会没有出现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制,但重民本的仁政理念却贯穿了中国政治治理的始终。 B . 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汲取了中国传统重民本的理念精华。 C . 中华文化孕育了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使个人处于特定角色时对其他人承担着责任,这种责任最终就会发展成为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 D . 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维护国家统一既是国家对人民的“无限责任”,也是个人对国家的“无限责任”。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从重民本的仁政理念和济天下的家国情怀两方面论证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有其历史文化的根基这一观点。 B . 文化自信是我们现实所提倡的重要思想,作者力图在文中把这一重要思想的历史依据,从历史到现实阐明清楚,纵向思维是文章重要的思路之一。 C . 文章在论述我国传统民本思想和当前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两个论题时,都对论题进行了分类,这种横向分类的结构也是文章重要的思路之一。 D . 人们把祖国比喻成母亲,把孝亲心上升为爱国心,把爱乡情放大为爱国情。作者使用比喻论证的目的在于论证家国同构,家国一体是爱国主义情感的又一特点。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在这次抗击新冠疫情的斗争中取得巨大的胜利很大程度上与“重民本”的治国理念有关。 B . 正是因为有了中华传统重民本的仁政理念,以民心向背为执政根基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才得以建构。 C . 有家才有国,有国才有家。家国同构、家国一体,使得个人对祖国的疆土、历史文化人民之爱产生钟爱和依恋。 D . 维护祖国统一,小到个人大到政府与国家,都具有无限的责任任何分裂祖国的行径违反的都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