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2021·安徽模拟)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杨度(1875-1931年)湖南人,早年习“帝王之学”,1892年赴京会试落第,痛感清廷腐败,国事危艰。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他上书清政府,请求参加抗日,并在湖南投入维新改良的运动之中。1902年,随首批湖南留日师范生赴日,同年转而主攻法律政治。在东京时,他不赞成孙中山的革命思想,拒绝参加同盟会,坚持走君主立宪救国道路。民国三年,袁世凯解散国会后,杨度任参政院参政,民国四年,杨度呈送《君宪救国论》:“中国如不废共和,立君主,则强国无望,富国无望,立宪无望,终归于亡国而已,故应以专制之权,行立宪之业”。君主立宪失败后,他逐渐转向民主共和,民国十一年加入中国国民党。北伐期间,他开始和一些共产党员交往,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民国十八年秋,在白色恐怖之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摘编自范济国《中国革命史人物传略》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杨度提出“君宪救国论”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杨度政治思想的转变并简析这一转变所体现的精神品

      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