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 非生产性投资 | 生产性投资 | |
重工业 | 轻工业 | ||
1952-1978年 | 19% | 54.4% | 5.3% |
1979-1985年 | 40.9% | 45% | 7% |
材料一
在元代棉纺织业发展的基础上,明初鼓励经济作物种植的政策促进棉花的普及,形成了沿江濒海的植棉区域,特别是棉纺织机具的改进更是大大提高了纺织的效率。在这些内外因素作用之下,苏松地区的棉纺织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棉纺织业内部显现了专业化分工的趋势,棉布品种的多样化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出现了专门从事布匹收购经营的棉布字号。大量棉布进入市场流通,促进了这一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棉纺织业的发展也给该地区经济、社会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明中叶之后大量棉业市镇的兴起,棉货贸易繁荣。但是应该看到苏松地区棉纺织业的发展带来的商品经济的繁荣只是局部小范围的,而它自身的发展也受到了封建经济的束缚,棉纺织业内部出现的新兴因子难以继续拓展。
——摘编自社君立《明清时期的棉花革命》
材料二
美国南部的棉花品质优良,再加上内战前棉花销售已经形成了稳定、成熟的市场,棉花成为南部唯一具有绝对优势的经济作物。19世纪后半期,随着铁路的发展,运输价格大幅下降,南部可以用相对便宜的价格购买粮食与肉类,棉花生产的成本大大降低为集中生产棉花创造了条件。为此南方种植园主通过大规模增加棉花产量的方式获得更多的利润。由于内战结束后,绝大多数黑人租佃农普遍贫困,靠借贷为生,于是种植园主利用借贷强迫黑人租佃农种植并出售棉花以偿还债务,这样借贷者陷入了“棉花-债务-更多棉花-更多债务······”的恶性循环之中,以致南部棉花生产的单一种植结构长期存在,且情况不断恶化。
——摘编自吴浩《试论内战后美国南部棉花生产扩张问题》
材料
费孝通先生提出了“文化自觉”这一概念,他认为一个民族的文化自觉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自觉延续民族文化中具有普适性意义的部分;其次,注重理解和诠释他者文化的经验和长处,自觉吸收他者文化中的精华;第三,在分析、比较、鉴别、吸取和整合传统文化、他者文化的过程中,自觉实现文化创新。
——摘编自李艳《文化自觉的三重释义》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论证清晰)
材料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卫生工作面临疾病丛生、缺医少药的严重局面,鼠疫、霍乱等烈性传染病等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健康。党和国家站在人民健康的高度,加强了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工作。1949年11月,卫生部专设了公共卫生局,统一负责全国的传染病、交通检疫等卫生防疫工作;1952年,党中央成立了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组织发动全国人民起来讲究卫生、除“四害”、消灭疾病。1953年1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建立卫生防疫站和专业防治所(站),到1965年,共建有2499所和822所。1955年,党中央成立了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强化对血吸虫病的防治。同年,卫生部发布《传染病管理办法》。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妇女和婴幼儿的健康,先后建成了妇幼保健机构近3000所。
——摘编自李玉荣《改革开放前新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经验》
材料
巴黎和会三个首脑人物中之两个,即威尔逊与克里孟梭,对于和议所抱之政见似极端的对立。威尔逊怀抱自由思想,主张正义,相信以宽大的条件成立和议,为树立平和之好方法。他思利用此机会设立国际联盟之组织,以为增进国际和平,防止战争之要件。而在他方面,则法兰西之老政治家克里孟梭,在欧洲政治上饱尝忧患,注重法国实际利害问题。他对于国际联盟无大信任心,他不以为此即可以保障法兰西将来之安全,而主张对于德国加以极严厉的制裁手段,以免其再为法国之危害。立于此两极端之中间者,有英之劳合·乔治,他一方面赞成威尔逊之联盟思想,同时亦愿使德国受处罚,而使法国对于德国方面有防备危险之保障;劳合,乔治于此常须调停法美两国首脑之主张。
——摘编自周鲠生《近代欧洲外交史》
材料
杨度(1875-1931年)湖南人,早年习“帝王之学”,1892年赴京会试落第,痛感清廷腐败,国事危艰。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他上书清政府,请求参加抗日,并在湖南投入维新改良的运动之中。1902年,随首批湖南留日师范生赴日,同年转而主攻法律政治。在东京时,他不赞成孙中山的革命思想,拒绝参加同盟会,坚持走君主立宪救国道路。民国三年,袁世凯解散国会后,杨度任参政院参政,民国四年,杨度呈送《君宪救国论》:“中国如不废共和,立君主,则强国无望,富国无望,立宪无望,终归于亡国而已,故应以专制之权,行立宪之业”。君主立宪失败后,他逐渐转向民主共和,民国十一年加入中国国民党。北伐期间,他开始和一些共产党员交往,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民国十八年秋,在白色恐怖之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摘编自范济国《中国革命史人物传略》
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