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0高一下·诸暨期末) 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各各题。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 , 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1. (1) 分别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逆阉废祠之址       ②以其所为

      慷慨得志之徒         ④诛五人

      ⑤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⑥颜色不少变

    2.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段如寻常碑记一般,先交待五人激于义而死,接着由“死”写“葬”,由“葬”写“立石”,以“亦盛矣哉”的强烈赞叹作结,表明了作者的立场。 B . 第二段由“十有一月之中”的时间,导出与五人相比较的死者。从数量、地位、死后影响等方面,充分显示“激于义而死”者的名声赫赫,万民景仰。 C . 第三段正面写市民暴动只有“噪而相逐”四字。不单写“五人”,还写含“五人”在内的“吴之民”“噪而相逐”,有力表现出民心所向与正义所在。 D . 第四段,作者描摹五人就义时刻的细节,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彰显了五人嫉恶如仇的思想品质,表现了舍生取义者视死如归的英雄本色。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