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二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 《韩昌黎文集校注》卷一)
[乙]上①令封德彝②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 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③,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已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
[注释]①上:皇上,指唐太宗。②封德彝:名伦,字德彝,唐代官员,官至尚书右仆射。③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
-
(1)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故虽有名马 名之者谁
B . 正患已不能知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C . 而伯乐不常有 德彝惭而退
D . 虽有千里之能 上诘之
-
-
(2)
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 .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 . 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D . 安可/诬一世之人
-
-
(3)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文多次提到“千里马”,方式多样,直称正面提及,表述严正:暗称如“名马”,表述委婉,意在其中,代称如“其”“之”,表意简洁含蓄。
B . 乙文通过细节描写刻面人物,“上令封德彝举贷”“上诘之”“岂借才于异代乎”体现唐太宗的焦急与不满,塑造出唐太宗求贤若渴的人物形象。
C . 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所不同,在表达方式上,甲文偏重议论,乙文偏重记叙;甲文采用托物寓意手法,行文中洋溢不平与悲愤,乙文直述其事。
D . 甲乙两文都讲有关人才的问题,但着眼点不同,甲文主要阐述了“天下无马”的观点,乙文则把关注点放在如何选拔任用人才上。
-
-
(4)
把选文中的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
-
(5)
甲文哪一句话可以用来形容乙文的封德彝?结合对唐太宗的话的理解,你认为封锦彝存在哪些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