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厨垃圾处理中的“虫战术”
陈浩
我国餐厨垃圾处理技术路线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以饲料化、肥料化为处理目标的技术路线,二是利用生物将餐厨垃圾转化成蛋白饲料的技术路线,三是以厌氧产沼气用于能源循环为处理目标的技术路线。这其中,利用蟑螂、蝇类、水虻等虫类处理餐厨垃圾可算是一个“黑科技”。
其实,在国内外,用昆虫处理餐厨垃圾的做法早已有之。2000年悉尼奥运会期间,主办方就曾用数以百万计的蚯蚓降解植物废料、食物残渣和纸张等垃圾。近年来,利用黑水虻、蝇蛆、黄粉虫甚至蟑螂等虫类处理餐厨垃圾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其中,研究较多的是利用餐厨垃圾养殖黑水虻。这项技术在我国广东省平远县、陕西省渭南市、江苏省盐城市等地都有生产案例。
黑水虻具有可直接食用新鲜的餐厨垃圾的特点,而且具有食谱宽、食量大、容易成活、幼虫营养价值全面、生态安全性高、抗逆性强、对油盐不敏感等优点,被认为是餐厨垃圾昆虫处置领域最具产业化前景的生物种类。
研究表明,黑水虻处理餐厨垃圾可大幅度减少餐厨垃圾的体积,控制恶臭气体的排放量;同时,能够减少苍蝇滋生,并有效地消除病原微生物。
餐厨垃圾养殖完黑水虻后,可经过筛分得到黑水虻老熟幼虫及虫砂。老熟幼虫富含较高的蛋白质,可用来加工制备高附加值的昆虫蛋白源饲料;筛分出来的虫砂可开发成高附加值的有机肥料。
除了利用黑水虻外,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餐厨垃圾处理中心,人见人厌的蟑螂正打着一场名誉的“翻身仗”。在那里,一种名叫美洲大蠊的蟑螂每只每天要吃掉自己体重5%的餐厨垃圾。10亿只蟑螂靠着自己的看家本领一一吃,每天能消化50吨左右的餐厨垃圾,占章丘区每天餐厨垃圾产生量的83%.
在美洲大蠊生命走到尽头时,会从竖着的波纹板上滑落,虫体、卵鞘、粪便通过机器分离收集。虫体经过300℃高温灭菌、烘干后,可做成蛋白饲料添加剂,卵鞘用来孵化新生力量,粪便用作有机肥料。
如果防治不当,餐厨垃圾在处理过程中极有可能滋生大量苍蝇,假若使用杀虫剂抑制苍蝇的危害,则会引进新的毒素,造成所生产的饲料达不到食品安全的要求。如果跳出防治苍蝇的思维定势,利用自然滋生的苍蝇来处理餐厨垃圾,可能会是一种理想的方法。
蝇类嗅觉灵敏,能迅速找到环境中的有机废弃物;在生态系统中,蝇类幼虫(蝇蛆)扮演着动植物分解者的重要角色,由于具有杂食性,各种腐败发酵的有机物都可成为它们的食物。此外,蝇类昆虫含有丰富的抗菌肽和多种酶类,在充分分解利用餐厨垃圾时,还能对有机质中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等进行灭杀。
研究发现,饲养蝇类昆虫,将餐厨垃圾中的有机质转换成蝇类本身组成物质,再利用蝇类昆虫作饲料或者生物质来源,能从根本上杜绝同源性蛋白的安全隐患。可见,利用蝇类来处理餐厨垃圾会是一项环境友好型技术,完全可能与蚯蚓堆肥媲美。
尽管利用蟑螂、蝇类、水虻等虫类处理餐厨垃圾好处多多,但也有不少人担心这些昆虫本身就携带多种致病菌,利用它们来处理餐厨垃圾是否安全、是否会造成新的污染。比如,不能排除它们自身携带诸如肝炎病毒等“重磅炸弹”的可能性。
除了生物安全,上述昆虫对餐厨垃圾的处理能力同样值得关注。有研究者指出,以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的厌氧发酵制沼气技术为例,同样占地6300平方米,可以实现餐厨垃圾上百吨的日处理量,数倍于蟑螂的处理能力。所以目前来看,利用虫类处理餐厨垃圾的办法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尚不能作为主流技术。
(选自2020年9月21日《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