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1七下·钦州期末) 现代文阅读

    为何总觉得镜头下的自己没有镜子里的美

        ①在旅游途中,我们免不了要拍照留念。可当我们兴高采烈地查看照片时,可能会惊讶地发现,明明“颜值在线”的自己,在照片中却看着特别别扭,甚至有点丑。

      ②那么,为什么我们眼中的自己和照片中会不一样?为什么我们平时在镜子里看到的自己会比照片要好看很多?我们真实的颜值到底是怎样的?

      ③人最陌生的反而是自己的脸。

      ④首先,从成像原理来看,由于镜子遵循光反射原理,所以在清晰度上最接近人眼中的成像。此外,因为人习惯了照镜子,所以几乎能下意识地调整自己与镜子间的角度和距离,从而使镜子中自己的影像达到最佳成像效果。与照镜子不同,通常拍照难以实现如此精细的调整,尤其是拍合影。摄影技术自不必说,高手与小白的技术有天壤之别。除此之外,镜头、对焦系统、感光器、分辨率,甚至拍摄时的角度、光线等,都会影响拍摄质量。一个普通的单反相机,像素通常在2000万上下,而人眼的像素却高达数亿,致使成像的清晰度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这诸多因素加在一起,都使得照片更容易“失真”。

        ⑤除了上述客观因素外,心理因素也易促使照片“失真”。

      ⑥在一项社会心理学实验中,研究人员拍摄了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一组女学生的照片,而后把照片进行镜像处理。上述女生看到这些经过后期处理的照片和原版照片后,都表示更喜欢镜像版的照片。不过,这些女生的好朋友看到这组照片后,却觉得真实版的照片更好看。

      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别呢?

    ⑧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早上刷牙时都会确认一遍自己的长相,“照镜子”是我们形成躯体自我认知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最习惯看到镜子中的自己。殊不知,基于平面镜的成像原理,镜子中的影像其实是左右颠倒的,所以我们在镜子中看到的,永远是那个左右脸对调后的自己。而拍摄出来的照片,以及他人眼中的你,则是没有经过左右脸对调的。进一步说,因为我们在照片中看到的自我形象,与大脑内储存的、最习惯看到的自我形象,在图像上是左右颠倒的,所以当我们看到自己的照片时,会不由自主地将脑中的自己与照片中的自己进行对比。这种差异会让我们内心产生一种失调感,这就是为何最初当我们看到自己照片时,多少会有点不舒服。而这种感觉身边人则不会有,因为照片中我们的影像与平时他们眼中是一致的。

    ⑨人们之所以会偏爱镜中的自己,主要原因是日久生情。社会心理学的大量研究都表明,反复接触新异刺激(无论是无意义的音节、汉字、音乐片段,还是人的面孔),能够提高人们对它们的喜欢程度,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曝光效应。经研究表明,我们倾向于喜欢那些见过多次的面孔,而非不熟悉的面孔。这点不仅适用于陌生人的脸,也适用于我们自己的脸。

    ⑩不过,如果你经常拍照,经常看自己的照片,不断在大脑里对自己的照片进行“曝光”。那么,这种陌生感就会逐渐消失,你甚至会发现照片中自己的魅力所在。

    (选自2021年5月6日《科技日报》,有改动)

    1. (1) 下列对“觉得镜头下的自己没有镜子里的美”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人习惯了照镜子,所以几乎能下意识地调整自己与镜子间的角度和距离,从而使镜子中自己的影像达到最佳成像效果。 B . 摄影技术、镜头、对焦系统、感光器、分辨率,相机的像素甚至拍摄时的角度、光线等诸多因素会使照片更容易“失真”。 C . 我们在镜子中看到的是左右脸对调后的自己,而拍摄出来的照片左右脸没有经过对调,这种差异会让我们和身边人感到不舒服。 D . 人们之所以会偏爱镜中的自己,主要原因是日久生情。经研究表明,我们倾向于喜欢那些见过多次的面孔,而非不熟悉的面孔。
    2. (2) 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本文标题运用疑问句,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阅读的兴趣,也点明了说明的内容。 B . 本文主要介绍了人们“总觉得镜头下的自己没有镜子里的美”的客观和主观因素。 C . 第④段采用了作比较、列数据的说明方法详细介绍了照片更容易“失真”的原因。 D . 本文按逻辑顺序从原因到现象,层层深入进行说明,使文章内容清楚,条理清晰。
    3. (3)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从成像原理来看,由于遵循光反射原理,镜子在清晰度上最接近人眼中的成像。 B . 因为普通的单反相机像素远低于人眼的像素,所以成像的清晰度不在一个量级上。 C . 我们在镜子中看到的永远是左右脸对调后的自己,看照片也是左右对调的自己。 D . 心理学上的曝光效应是指反复接触新异刺激能够提高人们对新异刺激的喜欢程度。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