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1高一下·保定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

    材料一:

       传统的宏观经济监测数据主要来源于政府统计部门的业务采样数据,这些数据时效性差、样本量小、差错率高,在这些数据上开展抽样统计监测分析,分析结果的精准度也往往不够高,而经济大数据除了政务统计数据,更多的是商务平台数据、搜索引擎数据、网络爬虫数据、智慧物联数据,等等。这些数据,源于开放性的互联网,体量巨大、来源广泛;这些数据,捕捉的是微观经济活动,颗粒度小、时效性强。在这些“海量数据”上开展全量数据分析,能将宏观经济运行规律更精准地挖掘出来,还可以进一步运用到市场分析、形势研判、政策模拟、效果反馈等宏观经济监测事项中,实现对宏观经济运行状态的实时跟踪和结构特征的精准研判。

      在经济新常态和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经济正逐渐步入结构调整的深水区,宏观经济预警的重要性也越发凸显。传统的宏观经济预测方法不仅受限于采样数据的缺陷,而且面临小样本推断的瓶颈,而在经济大数据范畴内,利用大数据技术更易构建经济先行指标体系,从而更易构建多维的预测模型并进行复杂性预测,这使得大数据正成为突破传统预测方法瓶颈的一个重要手段,在GDP、失业率、通胀率等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预测上已有成功的应用。大数据预测方法往往具有比传统经济预测更好的精准度和时效性,这往往能为宏观经济预警赢得更长的窗口期,从而能为宏观经济结构调整赢得更多的战略机遇。

      近年来,我国每一次宏观调控都面临规避全球经济冲击、对冲世界经济下行的考验。运用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宏观经济决策机制,提高宏观经济决策水平,已成为全球贸易和中国经济的共同焦点。过去,宏观经济决策主要是经验决策模式,而在大数据时代,“让数据说话”是大数据的精华所在,通过大数据可以实时监测经济运行轨迹,可以超前预测经济发展走势,大数据正逐渐成为辅助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手段。大数据辅助宏观经济决策可以提高宏观经济决策的精准度和时效性,各级宏观经济决策部门要摒弃“拍脑袋决策”的旧思维,要养成“用数据决策”的新理念,让“用数据决策”贯穿宏观经济决策的全过程。需要指出的是,大数据辅助宏观经济决策并不是要完全取代宏观经济经验决策,而是要建立“搜集数据——量化分析——经验实证——决策优化”的决策新路径,并最终建立宏观经济经验决策和数据决策深度融合的科学决策模式。

    (摘编自黄文林《用大数据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

    材料二:

       目前,大数据发展正进入从概念推广到应用落地的关键时期,大数据是新型生产要素和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蕴藏着巨大价值,经过深入挖掘并加以应用,能够有力推动经济转型发展,重塑国家竞争优势,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

       从根本上说,我国大数据发展面临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认识和思维层面,即源于对大数据的内涵、大数据价值产生的规律认识不清。数据量大是大数据具有价值的前提,当数据量不够大时,它们只是离散的“碎片”,人们很难读懂其背后的故事。随着数据量不断增加,达到并超过某个临界值后,这些“碎片”就会在整体上呈现出规律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数据背后的事物本质。数据关联是大数据实现价值的基础。运用大数据解决的问题通常涉及多部门、多领域、多个体、多视角,单纯的数据量的积累不一定能让人认识事物的全局,只有将不同侧面、不同局部的数据汇聚起来并加以关联,才能产生对事物的整体性和本质性认识。计算分析使大数据最终产生价值。只有通过综合运用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等工具进行大数据分析,才能使大数据产生价值,完成从数据到信息再到知识和决策的转换。大数据价值链包括数据采集、流通、储存、分析与处理、应用等环节,其中分析与处理是核心。如果只存储不分析,就相当于只买米不做饭,产生不了实际效益。广泛使用可以使大数据产生倍增效益。大数据及其产品具有易复制、成本低、叠加升值、传播升值等特点,能够被广泛、重复、叠加使用,具有较高的边际效用和正外部性。同一组数据不仅可以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以较低成本提供给不同使用方,使单一数据服务多个主体;而且还可以针对不同目的、使用不同方法进行分析,使单一数据产生多样价值。因此,大数据能够一次投入、反复使用,产生倍增效益,有利于提升各行各业应用数据解决困难和问题的能力。

    (摘编自徐宗本、张宏云《让大数据创造大价值》)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相较于政府统计部门的业务采样数据,互联网经济大数据具有多、广、快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更精准。 B . 大数据预测对宏观经济有良好的预警作用,在一些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如失业率、通胀率等)的预测上已取得一些成果。 C . 大数据是重要的战略资源,认清它的内涵及其价值产生的规律,才能更好地推动大数据发展,促进其从概念推广到应用落地。 D . 数据量超过某个临界值后,数据就会呈现出规律性,表现出巨大价值,可以起到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国家治理水平的作用。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经济大数据源于开放的互联网,通过捕捉微观数据反映宏观经济现象,起到了“摄像头”的传用。 B . 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树立大数据思维,创新治理模式,使大数据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C . 大数据来源广泛,但价值密度较低,很难直接获取价值。只有关联各种数据,才能产生实际效益。 D . 大数据拥有者可以把数据提供给多个主体,用于不同目的,使其效益倍增,无需征得用户同意。
    3. (3) 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 在港口,基于5G的港机远控等应用大大提高了港口的工作效率;在矿山,5G无人矿卡降低了人员伤亡风险。 B . 购物网站搜集用户的浏览信息、购买信息等,通过大数据分析智能推送消费者喜好的产品,从而提高用户的回购率。 C . 利用大数据技术挖掘企业客户在各类信息平台上的痕迹,金融机构能够预测金融市场的行情变化,为央行调控货币总量提供参考。 D . 近年来有些网络平台利用大数据“杀熟”,诸如订酒店、外卖等,不同用户获得的价格信息大相径庭,熟客的价格偏高。
    4. (4) 请简要概括大数据价值产生的规律。
    5. (5) 材料一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展开论述的?请简要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