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1高二下·黄山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作为明清时期著名的儒商,徽商不仅在经营过程中,大都能按“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为利”的道德规范来行事,而且在社会遭到重大灾难时,也能做到乐善好施、赈灾济困、扶危救难。他们设立善堂、善局等组织,捐资捐物,延医送药,成为明清时期地方救灾、疫情防控的一支重要力量。徽商积极参与地方救灾、防治疠疫的事例比比皆是,遗存的文献文书资料也较为丰富。其中,《新安屯溪公济局征信录》即是记载徽商在疠疫面前,主动作为,防治疠疫的珍贵资料。

    屯溪是明清时期徽州重要水陆码头和商业集散之地。有“茶务都会”之誉,然而,茶季恰值春夏之交,正是“时疫偏多”时节。“数万”制茶工人都是“远近来就食者”“多属佣作贫民”,他们的大量涌入,不仅使屯溪的人口骤增,也增加了感染流行性传染病的风险。“一遇疠疫流行”,患者“疾苦则须臾难忍,一朝去世,尸骸则暴露堪悲”“病无以医药、殁无以棺殓者所在多有”。急性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往往导致民生苦难,甚至社会危机。因此,为了防控疠疫,治疗患疠人员,徽商主动应对,积极采取措施。仅就《新安屯溪公济局征信录》所见,徽商防疫治病的做法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倡议创办公济局,作为实施医疗救助、防治疠疫的常设机构。屯溪公济局的主要工作是:“按年五月起至八月止,延请内外专科,送诊送药,棺则大小悉备,随时给送。”救助对象主要是在屯溪佣工的“四方贫民”,他们一旦患有疾疫,由公济局聘请的内外科医生“送诊送药”,进行医疗救助;一旦因病去世,则由公济局司事人员送去棺木,掩埋安葬,以免“尸骸暴露”。

    光绪十八年,徽商又响应上谕,适应民需,在公济局附设育婴堂、养疴所,并为百姓施种牛痘等。施种牛痘,是为了预防天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所谓“育婴”“保婴”,即是对外来佣工家庭遗弃女婴的救助。养疴所的兴办,是因为在屯溪佣工的“客民居多无家,一经疾病颠连,不无可悯,又设养疴所,便其就近调医”。可见,养疴所的作用是收治身患疾病又无安身之处的“客民”,也属于医疗救助。

    由上可知,虽然屯溪公济局的救助对象和范围不断扩大,但无论是“送诊送药”、掩埋安葬尸骸,还是育婴、种牛痘,始终都以防控流行性传染病为中心,反映了徽商对疠疫防治与民众救济的重视与努力。

    身体力行,多方筹措经费。屯溪公济局采取多渠道的方式筹措经费。在公济局成立初期,其经费来源主要为常捐与劝捐两种。所谓常捐,是指对屯溪茶商,以及在屯溪中转的婺源县茶商收取的茶箱捐,按照每箱茶叶捐钱六文的标准,每年大概可收取六百千文,占可资岁用之半,由茶厘总局统一汇收,永为定例。而劝捐则是由屯溪公济局董事利用其社会影响力,劝说、劝导社会各界人士奉献爱心,随缘乐助,共襄善举。总体而言,以常捐为主,劝捐为辅。

    (摘编自李琳琦《徽商与清末屯溪地区的疠疫防治》)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明清时期的徽商是著名的儒商,因此大都能按“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为利”的道德规范来行事。 B . 徽商遗存的文献文书资料较为丰富,而记载防疫疠疫的珍贵资料却很少,仅见于《新安屯溪公济局征信录》。 C . 春夏之交的茶季,正是“时疫偏多”的时节,加上外来人口大量增多,使屯溪急性传染病发生的风险增加。 D . 徽商倡议创办的屯溪公济局,作为实施医疗救助、防治疠疫的常设机构,常年救助那些在屯溪佣工的“四方贫民”。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文章首段总体评论徽商的道德规范,以及乐善好施、扶危救难的具体作为和原因。 B . 文章第二段论述了屯溪疠疫流行的原因,引用资料再现了疠疫流行时民生的苦难。 C . 文章第三到六段,主要论述了徽商防疫治病的具体做法、救治范围以及经费来源。 D . 文章引用资料丰富详实。结构上由总到分,先引出论述的话题,再逐层展开论述。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屯溪公济局的创办,大大改善了四方贫民“病无以医药、殁无以棺殓”的现状。 B . 公济局响应皇上防治疠疫的命令,附设了育婴堂、养疴所,并为百姓施种牛痘等。 C . 徽商对疠疫防治与民众救济的重视主要表现在始终以防控流行性传染病为中心。 D . 公济局成立初期,每年花费大概一千二百千文,经费来源以常捐为主,劝捐为辅。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