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1高二下·黄山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

    材料一:

    编者按:在近日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的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中,一批批闽商弘扬“敢拼会赢”精神,助推优势互补产业对接、增强宁夏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与“造血”能力。本文采访了宁夏福建总商会会长、宁夏麦尔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添进。

    “32年前,我18岁,揣着借来的3000多块钱来到银川,成了最早在这里生产糕点食品的个体户,也是福建到宁夏从事食品加工的第一人,刚到宁夏时,手里没有多少钱,是银川当地的朋友借钱给我,帮我闯过了创业之初的重重难关。闽宁协作给在宁闽商提供了机遇和平台,也带来了责任和动力。此后,一批批福建企业家带着技术、资金和销售渠道,从八闽大地向黄土地进发,从最初的几个行业,拓展到如今的建筑材料、食品加工、教育文化等20多个行业。”

    (摘自《闽宁对口扶贫协作中的“市场之手”——市场为媒,山海携手谱新篇》,2021年1月人民网-福建频道)

    材料二:

    电视剧《山海情》以福建与宁夏进行的“东西协作”扶贫为背景,讲述了宁夏西海固地区的移民们在国家政策的帮扶下,群策群力,努力建设新家园、走向康庄大道的故事。剧中,马得福困难不断,走得不易,却很坚定,他为的是早日兑现“塞上江南”的承诺。这其中的酸甜苦辣,正是基层干部真实的生活写照。“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基层干部,我觉得他们非常不容易,他们是希望,是光,由衷地向他们致敬。”黄轩(马得福的扮演者)感慨地说。

    用性格碰撞带动故事讲述,塑造鲜活形象,不经意间就能戳中观众的泪点。剧中,一边是涌泉村村民想出各种理由拒绝移民搬迁,一边是马得福使出浑身解数用心坚持,这样的戏剧冲突恰恰说明观念脱贫有多难。

    (摘自《电视剧<山海情>热播:山海扶贫情,讲给世界听》,2021年3月《福建东南网》)

    材料三:

    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重在发挥制度优势,让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在中国大地结出累累硕果,东西部扶贫协作始于1996年,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战略举措,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结对牵手,不以事艰而不为,不以任重而畏缩,令西部贫苦地区、革命老区扶贫开发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了无数个温暖的“脱贫故事”。

    如今,在云南,“沪企入滇、滇品入沪”的经贸往来,成为上海和云南两地从单向帮扶到合作共赢的生动注脚;在广西,由广东援建的移民异地安置新村,见证了“两广一家亲”的区域合作……对口扶贫的成功实践,开创了优势互补、长期合作、聚焦扶贫、实现共赢的良好局面,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优势。

    (摘自《“闽宁模式”的启示:不以事艰而不为》,2021年3月《人民日报》)

    材料四:

    春节假期刚过,宁夏银川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的闽宁禾美电商扶贫车间恢复了往日的繁忙,“巧媳妇”团队的女工们忙着直播推介、包装货品、打印订单,枸杞、红酒等宁夏特产从这里源源不断发往全国各地。

    “刚来的时候字都不识几个,车间负责人和镇上的扶贫干部从电脑开关机、复制粘贴文字开始教我们。”原隆村村民摆西彦2019年来到禾美电商扶贫车间,凭着勤奋好学成长为车间采购部长,月收入近3000元,人也越来越自信。

    摆西彦生活的变化是闽宁镇移民的一个缩影。经过20多年不懈奋斗,最初8000多人的闽宁村发展成6.6万人的移民示范镇,移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搬迁之初的500元跃升到2020年的14961元,闽宁镇6个行政村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600万元。

    (摘自《宁夏闽宁镇因对口扶贫协作而嬗变》,2021年2月《人民网》)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批批闽商带着技术、资金和销售渠道来到宁夏,是他们成就了宁夏的经济发展。 B . 近期热播的电视剧《山海情》,真实而艺术地描绘了一幅扶贫攻坚的壮阔画卷。 C . 无数个温暖的“脱贫故事”背后,彰显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优势。 D . 材料四报道了闵宁镇的变化,经济有产业,移民有自信,发展有数据,令人信服。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对口扶贫绝不是单项的输出与帮扶,闽商黄添进的人生经历就是很好的证明。 B . “闽宁模式”体现了对口扶贫的典型特征;先富帮后富、优势互补、实现共赢。 C . 电视剧《山海情》安排“安土重迁”的矛盾冲突,是为了突显涌泉村村民的愚昧。 D . 四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脱贫攻坚工程”的复杂性、系统性和长期性。
    3. (3) 请以“闽宁模式”为例,说说我国完成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的原因有哪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