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一
京剧又称平剧、京戏,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清代乾隆五十五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有一套规范化的艺术表现程式。其唱腔属板式变化体,以二簧、西皮为主要声腔,二簧旋律平稳,节奏舒缓,唱腔浑厚凝重;西皮旋律起伏较大,节奏紧凑,唱腔明快流畅。京剧伴奏分文场和武场两大类。文场使用胡琴(京胡)、京二胡、月琴、弦子、笛子、唢呐等,而以胡琴为主奏乐器;武场以鼓板为主,小锣、大锣次之。京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杂、武、流等行当,后三行现已不再立专行。各行当内部还有更细的划分,如旦行就有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之分。其划分依据除人物的自然属性外,更主要的是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创作者对人物的褒贬态度。
京剧流播全国,影响甚广,有“国剧”之称。它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以梅兰芳命名的京剧表演体系已经被视为东方戏剧表演体系的代表,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及布莱希特表演体系并称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
京剧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其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服饰等各个方面中的多种艺术元素被用作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
2006年5月,京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本二
中国戏曲脸谱,是戏曲文化现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丰富的历史内容。戏曲脸谱不仅仅是供悦目的,而且是戏曲艺术家与观众进行对话的一种极富表现力的文化语言。戏曲脸谱中折射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方面。
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儒家文化又以伦理道德为本位,因此,道德化成为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在这浓重的道德化的文化氛围中生长的戏曲艺术当然也充满了道德化的色彩。戏曲的道德化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善恶分明的人物形象、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药人寿世的教化功能等方面。戏曲脸谱着重表现人物性格、品德,寓褒贬,别善恶,充满着浓厚的道德评价色彩,这正是儒家文化的伦理道德内客在戏曲脸谱中的体现。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对戏脸谱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共识,如脸谱色彩的红表忠勇、黑表刚直、白表奸邪、蓝表威猛、黄表阴狠、绿表强悍、紫表耿介等。
文本三
9月26日,是新冠肺炎情以来,天乐园大戏楼京制演出《亮相》重新开台亮嗓的日子。
有于传统京剧,《亮相》生动体现了“京剧+”的理念,在保留了传统京刷表演艺术的同时,融入了新的科技手段,让观众看到京剧不同的气质和模样。
马瑛瑛就是这样一个“京剧+”的创意实践者。她介绍,在创业的六年中,她尝试将京融合进人们的衣、食、行、玩、学等各个领域,打造过“京剧+秀场”“京刷+服饰”“京刷+rap”“京剧+芭蕾”“京剧+餐饮”“京剧+摄影”等项目。“京剧并不过时,有太多的符号、色彩、故事等文化元素,得不断地去挖掘和学习。传播手段有很多种,目的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去认知京剧,不是为了改变而改变,而是为了影响而改变。”马瑛瑛说。
京剧可以随着时代不断融合创新,但是它所涵盖和表达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是发展多年来不会被改变的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