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1·昆明模拟)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自知与自胜

    骆玉明

    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道德经》中这两句简短的格言,关系到人类活中两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②先说“自知”。所谓“知人者智”,是说了解他人,乃是智慧和能力上的表现;“自知者明”,是说了解自己,才是内心明澈的表现。换言之,必须克服某种障碍,才有自知的可能,否则,再多的智慧也不足以自知。

    ③自知的障碍何在呢?我们简化来看,就是人都有自我肯定的需要,这种需要同冷静的自我认识形成冲突,导致不能自我认识。项羽败于垓下,反复地说:“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他能够笑对死亡,却不能够承认自己不及刘邦。司马迁对项羽颇多同情,但仍然对他的至死不悟指斥道:“岂不谬哉!”

    ④出于自我肯定的需要,人们常把理想的自我当作事实的自我,沉浸在虚幻的满足中。《颜氏家训》中引了一则故事,说有一士族子弟,好作诗赋,浅陋可笑。旁人有意嘲弄,虚辞赞美,他却信以为真,大宴宾客。他妻子苦劝他不要出洋相,此人长叹说:“才华不为妻子所容,何况行路!”这是个极端化的例子,但那种因为毫无根据的自负,丧失真实地看待自己的能力的人,在我们周围不难看到。也许在不同程度上,我们自己也有这样的毛病。

    ⑤通常牵涉到权力和利益的分配时,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应该占有较大的一份。倘因此而发生冲突,人们总是把过失归于他人。所谓“公平”虽是人所公认的原则,但在具体的事情中,许多人只承认符合自己需求的状态才是公平的。

    ⑥在自知面前,有一层“自障”,所以老子说“自知者明”。要达到自知,从道理上说也很简单:把“自我”与“他人”放在同等地位上看待,用于“知人”的智慧和能力,也将在“自知”上发生同样的作用。只不过道理虽简单,要做到却实非容易。

    ⑦再来说说“自胜”。顾名思义就是克制、战胜自我。“胜人有力”是说能否战胜别人,完全看力量对比,力量大的便能取胜。战胜自己却需要内在的、根本意义上的强大。“自胜”比“胜人”更困难,是因为我们自身的问题是根深蒂固的东西,是“自我”的构成因素。一个人性格暴躁,并不是他要这样,而是暴躁已经成为他对自己不满意的事物的自然反应。

    ⑧《世说新语》中记载王述的故事,说王述吃煮鸡蛋,用筷子夹,不得,便发火把鸡蛋抓起来扔到地上;鸡蛋在地上团团转,于是用脚去踩;踩不着,大怒,索性从地上捡起鸡蛋放在嘴里嚼碎,再把它吐掉。这个故事把人受情绪支配的情形,描绘得淋漓尽致。当然,自胜虽然困难,但终究还是可能的,只是需要很强大的内在力量罢了。

    ⑨“自胜”的另一种理解,是指在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中,不必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压倒别人、把自我与他人置于对抗的位置,而只需要关心如何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人必须战胜自我的人格缺陷,才能谈得上发展和完善。

    ⑩一般人说“胜”的时候,总是盯着某个对手,老子则认为这至多只能达到相比较的“有力”,而不能达到真正的“强”。“自胜者强”,这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胜”,也可以说是不而“”。在生活中我们确实可以看到:一个真正强大的人,不需要说自己胜过什么人;他不把别人看作对手,人们却自然而然地会承认他、尊重他。

    ⑪老子所说“自胜”的道理,不仅适用于个人,同样适用于民族、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与其追求“胜人有力”,不如追求“自胜者强”,后者才是真正的、根本的“胜”。“五四”前后,以鲁迅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以激烈的态度攻击中国的所谓“民族劣根性”,以警醒国人,求得自救,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

    1. (1) 文章开篇引用老子的话有何作用?
    2. (2) 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 (3) 第⑩段的加点词“不胜而‘胜’”,两个“胜”的含义一样吗?请简要分析。
    4. (4) 下列两则事例中哪一则更适合作为本文的正面事实论据?为什么?

      ①邹忌在妻妾和朋友都说他比徐公美的时候,他能清楚地认识自己,并联想到国家的情况,建议国君改变情况,使国家变得强大。

      ②唐雎驳斥秦王,誓死保护国家的利益,出色完成了使命。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