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1八下·长沙期末) 阅读下面《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文段,回答问题。

    (文段一)

    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的时间去读课外书。但是你试着抚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功夫吗?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何况你在假期中每天不会只能读三四页呢。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谈读书》节选)

    (文段二)

    总之,愁生于郁,解愁的方法在泄;郁由于静止,求泄的方法在动。……朋友,闲愁最苦!愁来愁去,人生还是那么样一个人生,世界也还是那么样一个世界。假如把自己看得伟大,你对于烦恼,当有“不屑”地看待;假如把自己看得渺小,你对于烦恼当有“不值得”地看待;我劝你多打网球,多弹钢琴,多栽花木,多搬砖弄瓦。假如你不喜欢这些玩意儿,你就谈谈笑笑,跑跑跳跳,也是好的。

    (《谈“动”》节选)

    (文段三)

    文章是可以练习的么?迷信天才的人自然嗤着鼻子这样问。但是在一切艺术里,天资和人力都不可偏废。古今许多第一流作者大半都经过刻苦的推敲揣摩的训练。法国福楼拜尝费三个月的工夫做成一句文章;莫泊桑尝登门请教,福楼拜叫他把十年辛苦成就的稿本付之一炬,重新起首学描实境。

    (《谈作文》节选)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三个文段均选自朱光潜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一书,作者是我国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和翻译家,在我国文学史和美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B . 文段一真实反映了学生的现实,但作者认为不管时间如何紧张,青年们应该每天抽出一点时间来阅读课外书。这既是对课堂学习的一种补充,也是学生们探寻兴趣的一种途径。 C . 文段二作者是想告诉青年人在面对颓唐沮丧的情绪时,不能做感情的奴隶,而要积极地去反抗,用“动”的方法排解自己心中的苦闷,从而使自己生活更加美好,这里的“动”纯粹是指体育运动。 D . 文段三作者是通过举名家的事例,想让青年人明白:好文章是可以通过练习写出来的,作家如此,我们在学习写作时更要勤练笔。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