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时代,读书越多越好?
邓江波
①作为人类最悠久的文化活动之一,阅读的面貌正在被极大地重塑。如果只用两个字来概括新时代阅读的特点,无疑是“快”和“多”。
②阅读的“快”根植于信息技术的革新。传统的纸质的阅读要逐字逐行完成,并且调动记忆和思维。然而,高度发达的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彻底打破了这种阅读逻辑。一方面,数字阅读不再局限于白纸黑字的纸面,而是延伸到电脑、手机甚至是智能家电和汽车等数字化场景,阅读的对象大多伴有视频、音乐等多媒体元素。另一方面,阅读资源不仅在数量上增加,内容格调上也越来越“流行”,沉迷于唾手可得的享受,阅读变得越来越碎片化、可视化和娱乐化。
③对于阅读,现代人不仅求“快”,而且贪“多”。近年来,无论是街谈巷议,还是各体的报道,提到阅读的主题,最能引起共鸣的就是“一年读180本书,让读过的每本书产生价值”“一年读不到100本书你就将落伍”之类的训诫。细看这些心得,会发现作者所读的多是“即学即用”的工具型书籍,而所谓的阅读技巧也只是略读、跳读。这种“阅读”显然不是为了锤炼思维、健全心智,而是为了获取能够有效转化为经济利益的“文化资本”。
④说到“文化资本”,颇有讽刺意味的是,为了塑造一个爱阅读的“我”的美好形象,很多年轻人一面沉迷于数字世界,一面又在午后的阳台上摆一杯咖啡一本书,拍照发到朋友圈,有的人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心血来网购一堆新书,半年都没翻开过。与其说这是读书,不如说是一种“阅读表演”。
⑤贪“多”求“快”的阅读姿态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成因。在今天这个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现代都市中的普通劳动者越来越清楚自己的危险处境,工作高度分化,而且替代知识和技能求不断升级,教育培训成本居高不下,层层叠加的外部压力促使人投身一场没有销烟的“阅读竞赛”,而甘于放弃本应拥有的一一尽管那才是阅读的理想状态。
(选自《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