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育才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

更新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52 类型:开学考试
一、(15分)
  • 1. (2021九上·玉林开学考)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国破山河在”中的“国”,指国都长安(今陕西西安);“感时花溅泪”中的“感时”,指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烽火连三月”中的“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指战事。 B . 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着诗人忧国伤时的无限感慨;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滴尽致。 C . 颔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章法分明。 D . 书信在古代是游子与家人联系的纽带,如同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说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一样,“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情感。
  • 2. (2021九上·玉林开学考)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修身      以: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B . 意与日      去:消失 C . 往事耳      往事:过去的事 D . 今者才略   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2. (2) 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非淡泊无以明志一一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 B . 将复何及一一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C . 乃始就学一一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D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一一长兄怎么傍晚才知道这件事呢!
    3. (3) 下列对两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乙两文都谈到有关学习的问题。甲文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学习无以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乙文说明了学习的要要性。 B . 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甲文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乙文将吕蒙的过去与现在进行了一个纵向的对比,得出了吕蒙学习后“才略”猛增的结论。 C . 甲乙两文都是对晚辈的劝勉。甲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家书,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期望;乙文孙权以一个长者的身份循循善诱的语气,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劝说吕蒙读书学习。 D . 甲乙两文表达方式不同。甲文以议论、抒情为主,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乙文记叙为主,与描写自然结合。
  • 3. (2021九上·玉林开学考) 下列对《水浒传》《西游记》《朝花夕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水浒传》是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宋江,武松,吴用,林冲等形象鲜明,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让人印象深刻。如“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这一对吴用的肖像描写,就表现了作者对人物气概的热情讴歌。 B . 乌鸡国国王托梦给唐僧,自称三年前被一个道士推入御花园井中害死,道士变为国王篡位。悟空将太子引入寺中,为太子言明其父王事,并哄骗八戒将国王尸身从井中捞出并背回宝林寺。又向太上老君索得一粒还魂丹,救活国王。假国王被揭穿,文殊现身,言明因缘,原来此怪是文殊菩萨坐骑青毛狮子。 C . 《琐记》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作者离开绍兴去上海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D .   保尔参军后当过侦察兵,后来又当了骑兵。他在战场上是个敢于冲锋陷阵的战士而且还是一名优秀的政治宣传员。在一次激战中,他的头部受了重伤,但他用顽强的毅力战胜了死神,令众人钦佩。可在一次参加工友同志的聚会中,保尔因带着穿着漂亮整洁的丽达同去,遭到了工友们的讥讽和嘲笑。
二、(9分)
  • 4. (2021九上·玉林开学考)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各题。

    一棵不开花的苹果树

    崔修建

    ①那是一棵十分特别的苹果树,栽种在菜园子里五年多了,它还从来没有开过一朵花,

    我多么希望即将来临的这个春天,它能开出一些粉红的花朵。

    ②这棵苹果树原本生长在村西的草甸子里的,孤零零的,站在那些肆意疯长的茅草中间,流露着莫名的忧伤。看到形单影只的它,父亲便立刻动了侧隐之心,觉得它很像村里无儿无

    女的老薛头。于是父亲决定将它移植到屋前的菜园子里,成为那些蔬菜瓜果的邻居。

    ③被施了农家肥,浇足了水,喷撒了杀虫药,再加上父亲不时地修剪,懂得感恩的苹果树快速地成长起来,(A)不到两年的工夫,便宛然出落成一个秀气的大姑娘,肌肤光鲜,

    仪态端庄,还有着楚楚动人的气质。

    ④“这么好的一棵苹果树,明年一定会结出香甜的苹果。”我抚摸着它粗壮的枝干,开始憧憬起来。

    ⑤它却始终没有开花,(B)只是一年又一年地粗壮着枝干,一年又一年地茂密着叶子,在季轮回里幸福地生长着,仿佛从未听到过有关开花的召唤。

    ⑥那天母亲要杀掉家里的一只老母鸡招待远方来的亲戚。这只老母鸡上了年纪,现在几乎不下蛋了,尽管它原来是一个下蛋能手,但如今落到被淘汰的结局,似乎是注定的,我爱莫能助。

    ⑦那一棵始终不肯开花的苹果,树根须却一直在泥土里,与豆角、茄子争抢养分,浓密的树荫还遮挡了不少辣椒该享受的阳光,我对它越来越失望了,建议砍掉它算了,就像母亲淘汰那只不再下蛋的母鸡一样,不必再犹豫了。

    ⑧父亲却执意留下它,理由是:再等等,或许它现在还不想开花,还想无拘无束地疯长两年,等某一天它突然想开花了,没准儿会开出令人惊讶的花呢。

    ⑨我查阅了一些资料,但没有找到苹果树不肯开花的确切原因。也许真的像父亲所言,它只是迷恋于生长,迷恋于做棵春天发芽、秋天落叶的苹果树,至于是否开花,或者何时开花,它并不关心。再说了,©谁规定了一棵苹果树就一定要开花结果?难道它不能按着自己的心愿活一回吗?别的苹果树喜欢开花就尽管开花好了,它只想尽情舒展自己的绿叶,为何

    要被责怪呢?

    ⑩突然间,我对这棵执意不肯开花的苹果树敬佩起来:不管是命运注定了它无法开花,还是它自主选择了不开花,它都始终从容地赶着自己的路,倾听春风,笑对秋风,安然若素地迎接着四季的风霜雪雨,除了没有开出人们熟悉的花朵,没能结出人们想象的苹果,别的什么也不缺少啊,即便是有些遗憾,也无妨啊。谁的生命中没有一些遗憾呢?何况这棵苹果树又活出了独特的自己,没有走进那种千篇一律的生活模式。

    ⑪(D)如是一想,我便释然了,不再期盼着苹果树开花,反而觉得不开花的它更可爱,活得有想法,有个性,淡定而洒脱。或许父亲和母亲也是这么想的,不然他们早就听从邻居们劝告,将它当作生火的烧柴了。

    ⑫多年以后的一个秋天,我和朋友一起去锦州游玩,到路边的一个果园买刚上市的苹果。那树树红通通的苹果令人口舌生津。蓦然,我想起那棵一直不开花的苹果树,便请教那位热情的果农,是否他也遇见过不开花的苹果树,他说当然碰到过,碰到了就砍掉,倒出位置给开花的苹果树……

    ⑬我能够理解果农如此干脆利索的选择。在我家菜园子里的那棵苹果树是幸运的虽然我曾期待过它开花,但我很少抱怨它的不开花,还渐渐地理解了它,一点点地欣赏它了。

    ⑭与一位教哲学的老教授聊天时,我又提到了那棵不曾开花的苹果树,老教授感慨:那真是一棵有性格的苹果树,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也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成就,就那么不疾不徐地活一回,自由自在,根本不理会别人异样的眼光,只是坦然地活自己,这样的一生也是富足的。

    ⑮时光流转,见过种类繁多的开花的树,唯有那一株没有开花的苹果树,在我的心陌上深深地扎下了根,季季枝繁叶茂,在我出神的凝望与遐思中,那棵神奇的苹果树,竟开出一朵朵绚丽无比的意念之花,引我朝着生命的深处,一步步地执著走去。

    (选自2020年4期《思维与智慧》)

    1. (1)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A)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苹果树比喻成“秀气的大姑娘”,形象地写出它在父亲的侍弄下充满生机的样子。 B . (B)句中“一年又一年”词语的连用,写出这棵苹果树始终不开花的样子,流露出“我”的希望一次次落空,更加衬托出这棵苹果树的特殊。 C . (C)句疑问句和双重否定句的连用,写出“我”对这棵不开花的苹果树的思考,这些句子发

      人深思,引导读者思索,为下文写获得的感悟做铺垫。

      D . (D)句经过内心的斗争和思索,“我”对苹果树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为我们展现出一棵有个性、淡定洒脱的苹果树。
    2. (2) 下列对第⑮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听到老教授的感慨的基础上,作者进行情感抒发,升华了文章的主题,给我们深刻的启示,发人深思。 B . 本段从结构上而言,总结了全文,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C . 这段文字写出这棵特殊的苹果树已经在“我”内心生根发芽,成为“我”精神的动力,流露出“我”对苹果树的喜爱之情。 D . 文章结尾段与首段相照应,结构严谨,两段都卒章显志,点出“我”从中获得的启发,使文言有尽而意无穷。
    3. (3) 下列对全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有两条线索,明线是苹果树,暗线是“我”的情感变化。“我”从开始对苹果树充满期盼到久不开花的失望,再到后来开始理解并欣赏这棵苹果树,两条线素并行,使文章脉络清晰。 B . 第③段写父亲对移植来的苹果树施肥、浇水、喷药,表现出父亲对苹果树的悉心照顾,这与后文果农果断地砍掉树木形成鲜明的对比。 C . 第⑥段作者宕开一笔,介绍了母亲要杀掉家里的那只不下蛋的老母鸡,这一情节看似无用,实则暗示了久久不开花的苹果树可能面临的结局,更加增添了“我”对它的担忧。 D . 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这棵执意不肯开花的苹果树“安然若素地迎接着四季的风霜雪雨”,不疾不徐地展现出生命的另一种姿态,带给“我”深刻的感悟。
三、(9分)
  • 5. (2021九上·玉林开学考) 阅读下面一篇作文,完成各题。

    我发现夕阳是如此美丽

    ①夕阳的一缕余晖斜射在墙上,一切看上去是那么的恬静,墙壁映出雪白的点点淡红 , 真美。

    ②家中静静的,家人的心被爷爷的病情牵着,脸上都笼着一丝愁云。

    ③突然听到爷爷房中有轻微的响声,紧接着是穿鞋下地的声音。我忙跑进房里,是爷爷 (A)都几个星期没起床的爷爷今天怎么……我满脸疑惑,忙去搀爷爷。刚走几步,就听到妈妈房中也有了轻轻地响声(奶奶因中风搬到隔壁房中)。爷爷一点点地移动脚步,手扶着墙。奶奶在妈妈的搀扶下挪动着步子,慢慢地向爷爷这边走来。只见爷爷的脸在暗淡的日光中掠过 , 眼角的皱纹像鱼尾似的向两边舒展开来,两脚移动得更快了,无奈力不从心,身子向前一倾,差点摔倒。我一把搀住。爷爷脱开我的手,扶着墙喘着气,不顾一切地向前挪动着步子。这些天来,爷爷一直责怪奶奶不理他,我们都向爷爷隐瞒了奶奶的病情,不想让他担心。

    ④奶奶苍白的头发已稀疏无几,中风的身子也在颤抖着。她望着爷爷,嘴唇在不停地微微颤抖着,眼里噙着泪花,轻声念着:“老头子,老头子 (B)”奶奶双手用力向前伸着,爷爷也伸出那双苍老的 (C)的手,依旧挪着步子。

    ⑤近了,更近了……两双手终于握到了一起。此时此刻一切尽在不言中, (D),一世的深情都浸在这牵手之中。妈妈背过身拭去了泪水,我也泪流满面。

    ⑥微风中,夕阳的余晖映照下的墙壁更加美丽。爷爷和奶奶只是紧握着手,任泪水在流淌。远处飘来清晰的歌声:“……你是高挂天边最耀眼的那一颗星,点点的微光,指引我靠近,你给的幸福像水晶。”

    ⑦爷爷和奶奶就这样站着,似两尊亘古的雕像。他们牵着手度过艰苦的岁月,历经几十年风风雨雨一直到白头。

    1. (1) 文中A,B,C,D四处加方框的标点和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 (2)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①段画横线的句子中改为:雪白的墙壁映出点点淡红。 B . 第③段画横线句子改为:只见爷爷的脸在暗淡的日光中掠过一丝笑意。 C . 第④段画横线句子改为:她望着爷爷,眼里噙着泪花,嘴唇在不停地微微颤抖着。 D . 第⑦段画横线句子改为:他们牵着手度过艰苦的岁月,几十年风风雨雨一直到白头。
    3. (3) 下列对文章的修改意见,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第③段最后一句的表述与前面的内容不太相符,既然扶奶奶去看爷爷就不存在这隐瞒病情的说法,应该删去或者修改。 B . 文章第⑥段的歌词运用得不够恰当,此时是因为白头偕老,生病也不离不弃依然牵手,所以应该改成“因为牵了手,来世还要一起走……”更符合语境。 C . 文章的结尾不够好,应该来一句抒情的句子收束全文,比如插上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样结尾一语双关,既点题,又能深化情感。 D . 文章的标题不够好,文章的内容也没能够扣住标题内容来写,缺少“发现”的内容,应增加一些抒情和议论的句子来立意,使文章的题目和文意更加明确,使行文更加严密。
四、(23分)
  • 6. (2021九上·玉林开学考) 根据课文和要求,写出下面空缺的古诗文词语或句子。
    1. (1)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2. (2) 三军可夺帅也,。(《论语十二章》)
    3. (3) 东风不与周郎便,。(杜牧《赤壁》)
    4. (4)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 (5) 《记承天寺夜游》运用比喻手法,营造一个月光澄碧,竹影斑驳的夜景的句子是:
    6. (6) 《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的诗句是:
  • 7. (2021九上·玉林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班级在开展“辩论一一如何正确看待有关打新冠疫苗的谣言”综合性学习活动,白天你参加了班里的主题活动,晚上回到了家看见爸爸正在劝说妈妈去打新冠疫苗。妈妈说:“我朋友圈里有人说:‘打新冠疫苗有很大风险,副作用也大,一周内不能喝酒、咖啡、茶,不能吃海鲜、牛肉,况且有效期也就是半年,新冠病毒变异了,疫苗就白打了。’所以我不想去打疫苗。”

    你劝妈妈去打新冠疫苗这样说:(含标点限160个字内)

五、(共14分)
  • 8. (2021九上·玉林开学考)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各题。

    全民阅读时代,读书越多越好?

    邓江波

    ①作为人类最悠久的文化活动之一,阅读的面貌正在被极大地重塑。如果只用两个字来概括新时代阅读的特点,无疑是“快”和“多”。

    ②阅读的“快”根植于信息技术的革新。传统的纸质的阅读要逐字逐行完成,并且调动记忆和思维。然而,高度发达的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彻底打破了这种阅读逻辑。一方面,数字阅读不再局限于白纸黑字的纸面,而是延伸到电脑、手机甚至是智能家电和汽车等数字化场景,阅读的对象大多伴有视频、音乐等多媒体元素。另一方面,阅读资源不仅在数量上增加,内容格调上也越来越“流行”,沉迷于唾手可得的享受,阅读变得越来越碎片化、可视化和娱乐化。

    ③对于阅读,现代人不仅求“快”,而且贪“多”。近年来,无论是街谈巷议,还是各体的报道,提到阅读的主题,最能引起共鸣的就是“一年读180本书,让读过的每本书产生价值”“一年读不到100本书你就将落伍”之类的训诫。细看这些心得,会发现作者所读的多是“即学即用”的工具型书籍,而所谓的阅读技巧也只是略读、跳读。这种“阅读”显然不是为了锤炼思维、健全心智,而是为了获取能够有效转化为经济利益的“文化资本”。

    ④说到“文化资本”,颇有讽刺意味的是,为了塑造一个爱阅读的“我”的美好形象,很多年轻人一面沉迷于数字世界,一面又在午后的阳台上摆一杯咖啡一本书,拍照发到朋友圈,有的人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心血来网购一堆新书,半年都没翻开过。与其说这是读书,不如说是一种“阅读表演”。

    ⑤贪“多”求“快”的阅读姿态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成因。在今天这个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现代都市中的普通劳动者越来越清楚自己的危险处境,工作高度分化,而且替代知识和技能求不断升级,教育培训成本居高不下,层层叠加的外部压力促使人投身一场没有销烟的“阅读竞赛”,而甘于放弃本应拥有的一一尽管那才是阅读的理想状态。

    (选自《南方周末》)

    1. (1) 请分析本文题目的好处。(含标点限60字)
    2. (2) 概括第③、④段中有些人获取“文化资本”的两种做法。(含标点限120字)
    3. (3) 你怎样看待“全民阅读时代,读书并非越多越好”这一说法?阐述你的理由。(含标点限120字)
六、(50分)
  • 9. (2021九上·玉林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⑴读一本好书,就同和个高尚的人在交谈一一歌德

    ⑵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一一列夫托尔断

    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一周恩来

    ⑷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一一培根

    阅读能让你成为一个完美的人,阅读可以改变你的行为,思想,甚至世界观。现在的你,不正是在以前无知的时候,经过阅读而成长过来的吗?请以“阅读,让我遇见更好的自己”为题,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可以借鉴邓江波的《全民阅读时代,读书越多越好?》的写作感悟,内容自选,立意自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文中不得使用生活中真实的名、校名和地名;不少于600字,不可套作,不得抄袭;

    符合演讲稿的格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