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西安城市的发展已有3 000多年的历史。从西周的丰京和镐京、秦朝的咸阳、西汉的长安城到隋唐长安城,西安作为都城长达1100多年。元代《通鉴》指出,“京都(汉长安)地大人众,加之岁久,壅底垫隘,秽恶聚而不泄,则水多成苦”。同时,西安城所处地域地形平坦,浅层地下水水力坡度小,水流滞缓,循环交替和更新极为缓慢,为污染物质的长期存储积提供了有利条件。汉代长安城内大部分居民区通过土质渠道、城壕、废井等排水。生产生活污水、人畜排泄物等下渗,不断发生污染,使水质恶化。《隋书》记载,隋开皇二年((582年),“汉营此城,经今将八百岁,水皆咸卤,不堪宜人”。因此,隋另建新都。到宋朝,永兴军城(今西安)“井泉大半咸苦,居民不堪食”。到了现代,西安城市缺水相当严重,在我国110个严重缺水城市中位居前列。新中国成立以来,约四分之一的城市居民生活饮水困难。由于地下潜水的短缺而过度开采深层地下水,造成地面大面积沉降,从而加剧了市内10多条地裂缝的扩大,使大雁塔加速倾斜、钟楼基座拉裂,一批建筑物和供水、通讯、市政设施遭到破坏。
——摘编自仇立慧等《古代西安地下水污染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