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1九上·武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传统民间艺术之皮影戏

    ①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这种拙朴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很受人们的欢迎。

    ②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西汉,

    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③由于皮影戏在中国流传地域广阔,在不同区域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不同流派,常见有四川皮影、北京皮影、山东皮影、陕西皮影,以及川北皮影等风格各具特色的地方皮影。各地皮影的音乐唱腔风格与韵律都吸收了各自地方戏曲、曲艺、民歌小调、音乐体系的精华,从而形成了溢彩纷呈的众多流派。

    ④各地的皮影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皮影的制作程序大多相同,通常要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八道工序、手工雕刻 3000 余刀,是一个复杂奇妙的过程。皮影戏的艺术创意汲取了中国汉代帛画、画像石、画像砖和唐、宋寺院壁画之手法与风格。

    ⑤其制作过程是:先将羊皮、驴皮或其他兽皮的毛、血去净,再经药物处理,使皮革变薄,呈半透明,涂上桐油,然后艺人们将各种人物的图谱描绘在上面,用各种型号的刀具刻凿后,涂抹上颜色,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等五种纯色。

    ⑥雕刻时,一般都用阳刻,有时也用阴刻。绘画染色讲究,女性发饰及衣饰多以花、草、云、凤等纹样为图案,男性则用龙、虎、水、云等纹样为图案。忠良人物为五分面,反面人物为七分面。人物造型与戏剧人物一样,生、旦、净、丑角色齐全。制成的皮影高的达 55 厘米,低的有 10 厘米左右。

    ⑦皮影人的四肢和头部是分别雕成的,用线联缀而成,以便表演时活动自如。一个皮影人,要用五根竹棍操纵,艺人手指灵活,常常玩得观众眼花缭乱。不仅手上功夫绝妙高超,嘴上还要说、念、打、唱,脚下还要制动锣鼓。演出时,皮影紧贴屏幕活动,人影和五彩缤纷的颜色真切动人。在皮影戏盛行的地区,人们会亲切地称它为“一担挑”艺术。

    ⑧演皮影戏的操耍技巧和唱功,是皮影戏班水平高低的关键。而操耍和演唱都是经师父心传口授和长期勤学苦练而成的。在演出时,艺人们都有操纵影人、乐器伴奏和道白配唱同时兼顾的本领。有的高手一人能同时操耍七、八个影人。场面或激昂或缠绵,有喜有悲、声情并茂,动人心弦。

    ⑨皮影的制作工艺正在从曾经的娱乐为主,欣赏为辅向现如今以欣赏为主,娱乐为辅缓慢过渡。将来的皮影更强调突出其静态的艺术价值,通过场景的布置,角色的表情,丰富的色彩等,展示它独特的魅力。

    (选自《百科知识》2019.01,有删改)

    1. (1) 下列关于“皮影戏”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 .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是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B . 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元朝,盛于清代,唐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 C . 皮影戏流派众多,常见有四川皮影、北京皮影、山东皮影,及川北皮影等地方皮影。 D . 皮影戏艺术创意汲取中国汉代帛画、画像石、画像砖和唐、宋寺院壁画手法与风格。
    2. (2) 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 . 题目明确了说明对象,揭示文章内容,说明皮影戏是传统的民间艺术,富有吸引力。 B . 第③段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举例子、下定义的说明方法,体现了皮影戏传播的区域广。 C . 第⑤段加点词语“主要”,表明人物图谱上色主色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 . 本文按照逻辑顺序介绍皮影戏的起源、流派、制作过程及未来发展趋势等相关知识。
    3. (3)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皮影人四肢和头部是分别雕成的,一个皮影人,要用五根竹棍操纵,以便操纵自如。 B . 各地皮影有自己的特色,需八道工序、手工雕刻 3000 余刀,是一个复杂奇妙的过程。 C . 皮影人物造型齐全,忠良人物多以花、草图案作为装饰,反面人物则用龙、虎图案。 D . 皮影的制作工艺正在从曾经的娱乐为主,欣赏为辅向现如今的以欣赏为主缓慢过渡。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