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稷下学宫整体上是齐国官学,但前往讲学的学者大都办有私学,带其弟子同入稷下学宫。众人推举学界名流来担任学宫的祭酒,国君不直接干预教学与学术研究。学宫中容纳“百家之学”,成为百家争鸣的文化沙龙。
——张秉楠《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
材料二:秦帝国废封建,行郡县,弃周政,用官僚,于中国政治制度进步的历史贡献是明白无疑的。但秦朝在法家思想的指导下,废封建的措施未免操之过急,使得社会缺乏适应的阶段。由此可以说,秦帝国之兴,在于法家。秦帝国之亡,在于唯用法家。
——《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的治国思想探析》
材料三:在汉武帝统治时期,学者的职能被限制在周朝的典籍上——实际上多是儒学。到了西汉末期,超过三万名学生进入皇家学术机构,它成为一条走上仕途的主要途径。
——[美]陆威仪主编,王兴亮译《哈佛中国史·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第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