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1高二上·重庆月考) 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

    在当代世界,一方面文化多元性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另一方面强势文化往往可以对弱势文化发生主导作用。中国文化要想在世界文化中保持住特色,就需要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吸取营养。因为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深深地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审美特性与精神诉求,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文化自觉的目的不是复旧,也不是全盘西化,而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时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也就是说,我们要思考在当今世界不同文化碰撞的情况下,如何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价值这一深刻问题。

    文化是代代相传的,是有子有孙的。它靠一个个人在他们生活中表现、改变和发展着。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就应当深入到生活中去认识自己文化的历史和现状。所以,要想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价值,应该关注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生活的影响。

    当一个人对某种文化了解、掌握并认同以后,这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生活方式都可能会发生改变。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决定着他的文化范式,同时一个人的文化范式也影响着他的生活方式。所以,当下我们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两个重要作用与意义:第一,从精神层面来说,这展现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与美好,从而引起国人重视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找到中国人的信仰与精神归宿。第二,从实践层面来说,通过展现中国文化的魅力,让更多的中国人热爱中国文化,进而构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活方式。因为文化不是空洞的,它也需要生存发展的土壤和语境,而这最好的土壤和语境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那些经常在《红楼梦》等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中出现的诸如对诗、焚香、品茗、弹琴等生活场景,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当下的生活中,这可谓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活方式。这种中国范儿的生活方式,或许能够在日趋同化的全球社会的背景下成为区别于其他民族、国家的中华民族的标记或符号。

    总之,我们应借着文化自觉的东风,让中国文化在多元的世界文化中既能与异文化和谐交流,又能保持住自己的独特性与民族性,让中国文化从自觉走向自信,从自信走向自强。

    (摘编自张新科《如何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材料二:

    中华文明是世界古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传承至今的伟大文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孕育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深入挖掘根植于中华民族基因中的优秀文化特质,对其进行创新性发展,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义利观有助于遏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拜金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消解私利化倾向。在义利关系上,传统儒家倡导“先义后利”的价值取向。传统宗法社会,义利观根植于小农经济形态土壤中,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重义轻利”“以义抑利”的倾向,没有充分尊重个人正当利益,带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精神为指导,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合理要素,在充分尊重个人正当利益的同时,主张义利统一,有利于规导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私利化倾向,有利于构建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的“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新的发展内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蕴涵丰富的治国理政思想,传统儒家强调“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主张“天人合一”。中国传统宗法社会虽以家为本位,但注重将以血缘为基础的道德规范扩展到社会中,仁义不仅是个人的道德,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它也是社会价值。孔子讲“仁者,爱人”已经由血缘关系延展到“四海之内皆兄弟”“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中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观念都体现在社会维度中,为构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提供价值支撑。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从未如此紧密,人类正共同面对恐怖主义、环境污染等诸多全球性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世界人民共同协作。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血脉中流动着“和”的基因,始终崇尚和平、和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存在共同利益,中国传统文化倡导“博施众利”,秉持正确义利观,主张互利共赢。西汉时期开辟了联结中亚、西亚、地中海各国的“丝绸之路”,新时代我们提出了“一带一路”构想,积极发展与沿线各国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带动沿线经济发展,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等主张人与万物平等,构建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为解决全球环境问题提供价值参考。

    (摘编自史焕翔《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有删改)

    1. (1)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化代代相传,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存在于人们日常的行为和意识中,并通过人们的生活得以表现出来。 B . 如果越来越多的国人真正热爱中国文化,并且投入到有中国范儿的生活中去,那么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活方式的愿景就可能实现。 C . 中华文明孕育了优秀的传统文化,而对根植于中华民族基因中的优秀文化特质进行创新性发展,可以较为全面的展示传统文化的价值。 D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个人、社会、国家维度出发,既体现了人民的价值诉求、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也全面继承了优秀传统文化。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当代世界,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便可保持住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民族性,有利于中国文化从自觉走向自信。 B . 文化可以改变人的生活方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与文化范式之间是互相依存、互相决定、彼此促进发展的关系。 C . 当国人信仰缺失、精神没有归宿时,可以从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养料,重拾信仰,找到精神归宿。 D . “以义抑利”等义利观,根植于小农经济土壤中,使得个人利益得不到保障,其实是一种历史的落后。
    3. (3) 下列有关材料中举例论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列举费孝通对文化自觉的看法,意在引出当今社会如何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这一问题。 B . 文章以《红楼梦》中对诗、品茗等为例,证明传统生活方式的回归,将使我们的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国家特征。 C . 文中列举孔子讲仁的内容,阐释了仁义在传统社会中已突破血缘基础,具有普遍价值,为构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提供支撑。 D . 由文中列举的古代丝绸之路与新时代“一带一路”构想可以看出,我国一贯秉持正确义利观,坚持国家利益与国际利益和谐统一。
    4. (4) 材料一在论证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5. (5)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具有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二进行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