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夏、商、西周时期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的,这使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尽管历次朝代更迭都会出现土地及民心层面的天下分裂,但伴随着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土地范围从中原地区不断向四方扩展,民心也更加凝聚到对共主的认同上。经历过春秋战国的重重洗礼,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飞跃。
——摘编自王宣华《先秦中原文化区域“大一统”秩序观及当代价值探析》
材料二:公元589年,隋朝结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完成统一。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呈现分裂割据的局面,但统一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西晋后洛阳的正音“南染吴、越,北杂夷虏”,及东晋长江下游扬州“侨吴混合之语音最盛行”,而且“此种相互同化作用范围甚广”。自曹魏起,南北政权都重视通往淮河流域的水道,开凿或疏通了一系列水道以运兵和运粮,“使长江、黄河间的水路交通进一步拓展”。在北魏宣武帝即位后50年中,南北双方进入一个相对和平共处的时期,文化交流频繁,装饰艺术风格,特别是装饰题材、造型及纹饰渐趋相近。当时虽然南北分裂,但交往频繁,南、北朝间国书往来,本来的套话是“想彼境内宁静,此率土安和”,后来为“欲示无外之意”而不分彼此,改成“想境内清晏,今万国安和”,并取得南北一致认同。
——摘编自严耀中《论魏晋南北朝的走向重新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