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2021高二下·莆田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察举制到了东汉末年,已为地方门阀士族所操纵和利用,他们左右了当时的乡闾舆论,

    使察举滋生了种种腐败现象,即所谓“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曹操在北方稳定统治后,急需人才。曹操死后,曹丕在采纳陈群的建议后,开创了九品中正制,这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所谓中正,就是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也就是中正官。晋以后,中正改由朝廷三公中的司徒选授。在一般情况下,州郡的大小中正官是由司徒举荐的现任中央官员兼任,有时司徒或吏部尚书还直接兼任州的大中正官,这保证了中央对选举的直接控制,避免他人对中正事务进行干扰。

    ——摘编自张旭华《九品中正制研究》

    材料二

    魏晋时代,士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现象,这不但堵塞了从民间取才,还让士族得以把持朝廷取才。隋朝在结束魏晋南北朝国家分裂局面后,百废待兴,而首先是解决国家所需的用人问题,于是科举制应运而生。科举制度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特别是唐宋时期,科举制度之初,显示出生气勃勃的进步性,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

    ——摘编自刘海峰《中国科举文化》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曹魏选官制度变化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隋朝实行科举制的历史背景。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的历史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