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夫子
刘公
村里最有学问的当是朱夫子,平时不管谈论什么事情,开口古语说,闭口圣人云。村里人都说,如果还有科举,朱夫子肯定能连中三元。
朱夫人十月怀胎,除夕夜分娩,生下一对双胞胎儿子。两个孩子相隔一个多时辰来到世间,一个生在大年三十的亥时,另一个生在了新年正月初一子时。
谁大谁小?朱夫子让后出生的当哥哥。村人奇怪。
朱夫子说:“晚生一个时辰恰巧到了下一年,哥哥小一岁也理所当然。”
朱夫子解释道:“虽是同胞兄弟,坐胎还是有先后,先进去坐胎的当然是哥哥,他在里面,所以后出来后进娘胎的在外面,所以先生出来。”
村人哈哈大笑。
朱夫子摇晃着头一本正经:“宋人洪迈所著的《容斋随笔》里《双生子》说得很清楚,其双生也,质家据所见立先生,文家据本意立后生。并且商周时期就有这种认识了,我本文家弟子,怎能不按先贤所言排序长幼呢?”
人们眨巴着眼睛面面相觑。既然有出处,肯定是不会错的。
朱夫子的双胞胎儿子渐渐长大,“弟弟”却不甘愿当弟弟:“别人家双胞胎都是先出生的是哥哥,再说我都大他一岁了,怎么能是弟弟?”
奈何,在夫子面前是没法讲理的,慢慢地就形成了叛逆性格,顽皮不羁,不爱读书,更不爱听夫子唠叨,总能为丁点儿小事和夫子杠上一番。
气得夫子点着他背影:“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后来,邻里在教孩子时也乐于装成有学问的样子,半土半文地训斥:“你不听老子的话,你就是朽木,你跟老子耍脸子,你就是不可教也的粪土之墙!”
这个“不可教也”的“弟弟”刚长成和夫子一样高,突然远走,再无音信。
夫子很是不安,怕他在外面不学好。
过了几年,淞沪会战结束后,国民政府突然送来了勋章和嘉奖状,告知已经是少尉军官的“弟弟”在与日寇激战中英勇牺牲。
朱夫人哭得昏厥过去,要夫子去上海把儿子的尸骨找回来。
夫子倒长长地吁出一口气:“总算没有辱没门庭,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几天后,一队穿灰布军装纪律严明的抗日武装经过村头,夫子让“哥哥”跟上队伍走了。
村人惊叹:“你真舍得再把这个儿子送去战场?”
夫子慷慨激昂地说:“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男儿自以身许国!”
在朱夫子送子参军的影响下,更多青壮年投身抗日洪流,村里除了老人妇女,就是未成年的孩子。
夫子思索了一天一夜后,决定开办义学,教村里孩子认字读书。
夫子说:“兵荒马乱总会过去,孩子们是国家社稷崛起的希望,不能荒废,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白天孩子们要帮家里干农活,晚上夫子就在祠堂内点燃几盏油灯授课,他希望孩子们回家后继续自习读书,买来煤油和书籍、纸笔一起分给每个孩子。
夫人问:“直接给钱不行吗?”
夫子坚决地摇头:“不行,给了钱,贫困人家会挪作他用,不舍得买灯油。”
夜里,他挑着油桶,深一脚浅一脚地沿街走,对着有灯光的窗户喊:“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加油,加油咧!”
叫开门,再额外给灯里加煤油。
村人称赞:“您这奖励的法子好!”
朱夫子嘿嘿一笑:“我这是效仿来的,湖广总督张之洞的父亲张瑛老大人厚爱学子,深知很多穷家子弟晚上舍不得点灯耗油,故此每到深夜,他都会派人挑着桐油篓巡城,见谁在挑灯夜读,便给他添两勺灯油,以示鼓励。”
“哦。”村人都恍然大悟,原来“加油”是这么来的呀!
夫子的义学越办越红火,学生又增加了许多。
时间一长,给众多学生买书和“加油”成了大开销,夫子花光了家中的积蓄。
他准备卖掉五亩良田,去汉口直接购一批煤油和纸笔回来。
村人说:“你真舍得。”
“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但愿孩子们都读书成才,报效国家。”
村人问:“祖业田产不留给后人?”
夫子嘿嘿一笑:“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村人问:“这至理名言又出自哪里?”
“这是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林大人说的,字字珠玑呀!”
朱夫子卖田助学的消息传出去,远近的富户争相出高价竞买。
卖田的钱拿回家,夜里来了蟊贼,翻箱倒柜之际,被夫子发现反锁屋内后大声呼喊,闻讯赶来的村人将蟊贼擒住,一看,是邻村的一个无赖。
夫子分开众人,气呼呼地朝他鼻子、眼眶、太阳穴连击三拳。
蟊贼的鼻孔淌出血:“你是斯文人,君子动口不动手嘛!”
夫子狰狞着脸大骂:“你个浑蛋,偷走买灯油纸笔的钱,就是偷走了孩子们的未来,偷走了我们民族的希望,他们学习不好,你会毁掉一批国家的栋梁啊!天杀的,老子打你是轻的,不弄死你,就已经便宜了你的狗命!”
村人都惊住,原来急了眼,夫子也动粗。
事后,有人问:“您从没跟人打过架,不过那三拳好像很有章法。”
夫子儒雅地笑笑,一板一眼地说:“《水浒传》里面有一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我那三拳的祖师爷。”
嘿,朱夫子的一言一行真是都能引经据典!
(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