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1高一上·浙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北中国

    萧红

    一早晨起来就落着清雪。在一个灰色的大门洞里,有两个戴着大皮帽子的人,在那里响着大锯。

    “扔,扔,扔,扔……”好像唱着歌似的,那白亮亮的大锯唱了一早晨了。

    同时离住宅不远,那里也有人在拉着大锯……城门外不远的地方就有一段树林,树林不是一片,而是一段树道,沿着大道的两旁长着。往年这夹树道的榆树,若有穷人偷剥了树皮,主人定要捉拿他,用绳子捆起来,用打马的鞭子打。活活的树,一剥就被剥死了。说是养了一百来年的大树,从祖宗那里继承下来的。将来还要传给第二代、第三代儿孙,最好是永远留传下去,好来证明这门第的久远和光荣。

    可是,今年却是这树林的主人自己发的号令,用大锯锯着。

    那树因为年限久了,树根扎到土地里去特别深。伐树容易,拔根难。树被锯倒了,根只好留待明年春天再拔。

    树上的喜鹊窝,新的旧的有许多。树一被伐倒,喀喀喀的响着,发出一种强烈的不能控制的响声;被北风冻干的树皮,触到地上立刻碎了,断了。喜鹊窝也跟着覆到地上,有的跌破了,有的则整个的滚下来,滚到雪地里去,就坐在那亮晶晶的雪上。那窝里的鸟毛还很温暖的样子,被风忽忽地吹着。

    一百多棵榆树,现在没几棵了。

    上房的门喀喀的响着就开了,老管事的手里拿着一个信封,从台阶上下来,怀怀疑疑,把嘴唇咬着。那两个拉锯的,一看这情景就知道大先生又在里边闹了。

    老管事的走进大门洞,把信封拿给他们两个细看。他们都不识字,老管事的也不识字。不过他闭着眼睛也可以背得出来,这样的信,他的主人从生了病的那天就写,一天或是两封三封,或是三封五封。已经写了三个月了。

    老管事的把信封头朝下、脚朝上的倒念着:

    中华抗日英雄

    耿振华吾儿收

    父字

    全念对了,中间写在红绶上的那一行,他只念了“耿振华收”。一个拉锯的,连忙补添着说:“耿振华吾儿收。”

    清雪还照旧的下着,两个拉锯的,又在那里唰唰的工作起来。这样好的木头那里去找去!现在锯了,毁了,劈了烧火了。好像他们自己的命运一样,看了未免有几分悲哀。

    “百多棵树,耿大先生想儿子想疯了。”

    大少爷一走,开初耿大先生不表示什么意见。他想过了一些时候,就会回来的。自己年轻时,也是那样。孙中山先生革命的时候,还偷偷的加入了革命党呢。只希望他在外边碰了钉子就回来了。

    儿子的母亲,一哭哭了三四天,说儿子走的三四天前,她就看出孩子有点不对。眼泡是红的,一定是不忍心走,哭过了的,还有他问过母亲一句话,他说:

    “妈,弟弟他们每天应该给两个钟头念中国书。尽念日本书,将来连中国字都不认识了,等哪天咱们把日本人打跑了,还满口日本话,那该多么耻辱。”

    妈就说:“什么时候会打跑日本?”

    儿子说:“我就要去打日本去了……”

    这不明明跟母亲露一个话风吗?可惜当时她不明白,现在她越想越后悔。

    儿子一去就是三年,只是到了上海时,有过两封信。以后就音信皆无了。传说就在上海的抗日部队里,当了兵。后来,又说他早就不在上海了,在陕西八路军里边工作。

    母亲在这三年中,会说东忘西的,无所因由似的说哭就哭。

    可是耿大先生则不然,关于儿子,他一字不提。只是夜里不睡觉,静静的坐着,往往一坐坐个通宵。

    他夜里坐了三年,竟把头发坐白了。

    大少爷一走,全家都散心了。院墙倒了,用一排麦秆附上;房子漏了雨,拿一块砖头压上。一切的光辉生气随着大少爷的出走失去了。

    现在耿大先生早已经病了,有的时候清醒,有的时候则昏昏沉沉的睡着。

    今年阴历十二月里,他听到儿子大概是死了的消息。这消息是儿子从前的一个同学那里传出来的。

    耿大先生拿起这些日子所有的报纸,看了半夜。直到鸡叫天明,他枕着那些报纸,忽然做了一梦。在梦中,他的儿子并没有死,而是做了抗日英雄,带着千军万马,从中国杀向“满洲国”来了。

    耿大先生一梦醒来,从此就病了。

    清醒的时候,他就指挥着伐树。

    “伐呀,不伐白不伐。”

    把树木都锯成短段。

    “烧啊!不烧白不烧,留着也是小日本的。”

    等他昏迷的时候,他就要笔要墨写信。

    只要客人来了,他就说:“你等一等,给我带一封信去。”

    家里的人,觉得这是一种可怕的情形。若是来了日本客人,他也把那抗日英雄的信托日本人带去,可就糟了。

    所以自从他一发了病,也就被幽禁起来,把他放在花园角上那凉亭子里去了。那花园里素常没有人来,一到了冬天,满园子都是白雪。凉亭里边生了一个炭火盆,他寂寞的时候,就往炭火盆上加炭。

    有一天,厨子给老爷送饭的时候,一开门,满屋子的蓝烟。往地上一看,耿大先生就在火盆旁边卧着,一只手按着自己的胸口,好像是在睡觉,又好像还有许多话没有说出来似的。

    耿大先生死了。

    1941.3.26

    (有删改)

    1. (1) 文中划横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 (2) 小说中的“树”意蕴丰富,指出“护树”“伐树”“焚树”在小说中的象征意味。
    3. (3) 从全文来看,耿大先生对出走的儿子的情感态度有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本分析。
    4. (4) 萧红的小说擅于在单一故事情节中蕴涵隐性情节,如母子对话的情节隐含了北中国已沦陷的现实,伐树的情节暗示了当时中国的抗日情形等,请分析显性情节和隐性情节相互渗透的表达效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