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文化,对于一个国家、地区、家庭,都是其传承下来的根本“灵魂”。无论是个人腹有诗书气自华,还是城市人文历史名震天下,文化都是其发展前进的重要资本。在笔者看来,文化,已跃升为衡量城市发展与城市文明程度众多因素中,极为重要的“软实力”。近5年,我国文化产业一直保持20%左右高速增长,远高于同期GDP增速,北上广等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5%,成为新常态下经济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动力。将“文化+”充分地融入到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中,让独特地方文化濡染城市,发展才会愈加鲜明。
目前,全国多省市都打出“文化+”旗号,譬如南京、山东、陕西、杭州……政府已清晰认识到文化作为生产力的重要性,成绩有目共睹。以河南开封市为例,这座区域面积不大的城市,作为在全国率先提出“文化+”理念并将之系统化、实践化的城市,融合了八朝古都的历史积淀,留下了众多文物古迹和人文景观。这便是开封的文化根本——把文化产业做成产业文化,不断提升文化产业及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文化为基础条件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开封市委书记吉炳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署名文章时曾经提到:文化是基础,融合是关键,转型是目的。一句话道出了发展“文化+”的根本。
(摘编自杨建国《如何让“文化+”变为生产力?可从古城开封说起》)
材料二:
长期以来,人们在从事文化交流或文明对话时,总是强调立足于特定文化的本位立场,在突出自己文化鲜明特征的前提下,来与他类文化或文明进行比较。这样做的结果常常是展示不同文化之间的特殊性、独立性,而有意无意地淡化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内在普遍性、共通性。
应该说,是“求异”还是“求同”,是互相指摘,还是彼此欣赏,这对文明对话顺利畅达与否关系至为重大,对文化的包容也实具关键的意义。所谓立场决定态度,品格彰显高度。换言之,如果人们不能克服“求异”的价值取向,那么就必然无法体现“百虑而一致,殊途而同归”的文化宗旨,就会难以真正实现文明平等、文化宽容、人类和谐、世界和平的理想追求。
“观乎人文,化成天下”,文化的价值与功能,在于互为观照、互为包容、互为渗透、互为升华。中华文化之所以生生不息,亘古常新,就在于它的核心精神具有普适性。象“天人合一”、“和而不同”、“泛爱仁慈”、“刚柔相济”、“民为邦本”、“孝悌忠信”等等,皆呈现鲜明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本质属性,它超越了时空,超越了族群与阶级,是我们今天进行东西方文化接轨与融合的重要资源。它与西方文化中“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的价值观殊途而同归。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之所以同样包含“自由、民主、法治”等内涵的缘由。
所以,我们开展文化交流、文明对话,首要的任务是要改造我们的文化观,基本立场当由注重“求异”转化为“求同”,改弦更张,拨乱反正。否则,必然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
(摘编自黄朴民《重估不同文化的价值之维》)
材料三:
文化是精神的载体,精神是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每一个中华传统节日,也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思想精华。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端午节,由驱毒辟邪的节令习俗就衍生出各地丰富多彩的祭祀、游艺、保健等民间活动。传承端午文化,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感受到传统节日文化魅力,进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筑梦路上更有动力。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比如龙舟赛,就能够调动群众的节日热情,激发集体荣誉感,彰显齐心协力、奋勇争先、拼搏向上的昂扬精神。这也足以说明,在传承端午民俗、保护传统文化时,若能多一些具体内容的填充,多一些文化元素的创想,传统节日的丰富文化内涵将深深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成为滋养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自尊自信的甘泉。
(摘编自李盈《如何让粽子的“文化味”愈久弥香》)
北中国
萧红
一早晨起来就落着清雪。在一个灰色的大门洞里,有两个戴着大皮帽子的人,在那里响着大锯。
“扔,扔,扔,扔……”好像唱着歌似的,那白亮亮的大锯唱了一早晨了。
同时离住宅不远,那里也有人在拉着大锯……城门外不远的地方就有一段树林,树林不是一片,而是一段树道,沿着大道的两旁长着。往年这夹树道的榆树,若有穷人偷剥了树皮,主人定要捉拿他,用绳子捆起来,用打马的鞭子打。活活的树,一剥就被剥死了。说是养了一百来年的大树,从祖宗那里继承下来的。将来还要传给第二代、第三代儿孙,最好是永远留传下去,好来证明这门第的久远和光荣。
可是,今年却是这树林的主人自己发的号令,用大锯锯着。
那树因为年限久了,树根扎到土地里去特别深。伐树容易,拔根难。树被锯倒了,根只好留待明年春天再拔。
树上的喜鹊窝,新的旧的有许多。树一被伐倒,喀喀喀的响着,发出一种强烈的不能控制的响声;被北风冻干的树皮,触到地上立刻碎了,断了。喜鹊窝也跟着覆到地上,有的跌破了,有的则整个的滚下来,滚到雪地里去,就坐在那亮晶晶的雪上。那窝里的鸟毛还很温暖的样子,被风忽忽地吹着。
一百多棵榆树,现在没几棵了。
上房的门喀喀的响着就开了,老管事的手里拿着一个信封,从台阶上下来,怀怀疑疑,把嘴唇咬着。那两个拉锯的,一看这情景就知道大先生又在里边闹了。
老管事的走进大门洞,把信封拿给他们两个细看。他们都不识字,老管事的也不识字。不过他闭着眼睛也可以背得出来,这样的信,他的主人从生了病的那天就写,一天或是两封三封,或是三封五封。已经写了三个月了。
老管事的把信封头朝下、脚朝上的倒念着:
中华抗日英雄
耿振华吾儿收
父字
全念对了,中间写在红绶上的那一行,他只念了“耿振华收”。一个拉锯的,连忙补添着说:“耿振华吾儿收。”
清雪还照旧的下着,两个拉锯的,又在那里唰唰的工作起来。这样好的木头那里去找去!现在锯了,毁了,劈了烧火了。好像他们自己的命运一样,看了未免有几分悲哀。
“百多棵树,耿大先生想儿子想疯了。”
大少爷一走,开初耿大先生不表示什么意见。他想过了一些时候,就会回来的。自己年轻时,也是那样。孙中山先生革命的时候,还偷偷的加入了革命党呢。只希望他在外边碰了钉子就回来了。
儿子的母亲,一哭哭了三四天,说儿子走的三四天前,她就看出孩子有点不对。眼泡是红的,一定是不忍心走,哭过了的,还有他问过母亲一句话,他说:
“妈,弟弟他们每天应该给两个钟头念中国书。尽念日本书,将来连中国字都不认识了,等哪天咱们把日本人打跑了,还满口日本话,那该多么耻辱。”
妈就说:“什么时候会打跑日本?”
儿子说:“我就要去打日本去了……”
这不明明跟母亲露一个话风吗?可惜当时她不明白,现在她越想越后悔。
儿子一去就是三年,只是到了上海时,有过两封信。以后就音信皆无了。传说就在上海的抗日部队里,当了兵。后来,又说他早就不在上海了,在陕西八路军里边工作。
母亲在这三年中,会说东忘西的,无所因由似的说哭就哭。
可是耿大先生则不然,关于儿子,他一字不提。只是夜里不睡觉,静静的坐着,往往一坐坐个通宵。
他夜里坐了三年,竟把头发坐白了。
大少爷一走,全家都散心了。院墙倒了,用一排麦秆附上;房子漏了雨,拿一块砖头压上。一切的光辉生气随着大少爷的出走失去了。
现在耿大先生早已经病了,有的时候清醒,有的时候则昏昏沉沉的睡着。
今年阴历十二月里,他听到儿子大概是死了的消息。这消息是儿子从前的一个同学那里传出来的。
耿大先生拿起这些日子所有的报纸,看了半夜。直到鸡叫天明,他枕着那些报纸,忽然做了一梦。在梦中,他的儿子并没有死,而是做了抗日英雄,带着千军万马,从中国杀向“满洲国”来了。
耿大先生一梦醒来,从此就病了。
清醒的时候,他就指挥着伐树。
“伐呀,不伐白不伐。”
把树木都锯成短段。
“烧啊!不烧白不烧,留着也是小日本的。”
等他昏迷的时候,他就要笔要墨写信。
只要客人来了,他就说:“你等一等,给我带一封信去。”
家里的人,觉得这是一种可怕的情形。若是来了日本客人,他也把那抗日英雄的信托日本人带去,可就糟了。
所以自从他一发了病,也就被幽禁起来,把他放在花园角上那凉亭子里去了。那花园里素常没有人来,一到了冬天,满园子都是白雪。凉亭里边生了一个炭火盆,他寂寞的时候,就往炭火盆上加炭。
有一天,厨子给老爷送饭的时候,一开门,满屋子的蓝烟。往地上一看,耿大先生就在火盆旁边卧着,一只手按着自己的胸口,好像是在睡觉,又好像还有许多话没有说出来似的。
耿大先生死了。
1941.3.26
(有删改)
博鸡者,袁州人,素无赖,不事产业,日抱鸡呼少年博市中。任气好斗,诸为里侠者皆下之。
元至正间,袁有守多惠政,民甚爱之。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守自负年德,易之,闻其至,笑曰:“臧氏之子也。”或以告臧,臧怒,欲中守法。会袁有豪民曾受守杖,知使者意嗛①守,即诬守纳己赇②。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
一日,博鸡者遨于市。众知有为,因让之曰:“若素名勇,徒能藉贫孱③者耳。彼豪民恃其资,诬去贤使君,袁人失父母;若诚丈夫,不能为使君一奋臂耶?”博鸡者曰:“诺。”即入闾左,呼子弟素健者,得数十人,遮豪民于道。豪民方华衣乘马,从群奴而驰,博鸡者直前捽④下,提殴之。奴惊,各亡去。乃褫豪民衣自衣,复自策其马,麾众拥豪民马前,反接,徇诸市。使自呼曰:“为民诬太守者视此!”一步一呼,不呼则杖,其背尽创。豪民子闻难鸠宗族童奴百许人欲要篡以归博鸡者遂谓曰若欲死而父即前斗否则阖门善俟。吾行市毕,即归若父,无恙也。”豪民子惧遂杖杀其父,不敢动,稍敛众以去。袁人相聚从观,欢动一城。郡录事骇之,驰白府。府佐快其所为,阴纵之不问。日暮,至豪民第门,捽使跪,数之曰:“若为民不自谨,冒使君,杖汝,法也;敢用是为怨望,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汝罪宜死,今姑贷汝。后不善自改,且复妄言,我当焚汝庐、戕汝家矣!”豪民气尽,以额叩地,谢不敢。乃释之。
博鸡者因告众曰:“是足以报使君未耶?”众曰:“若所为诚快,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博鸡者曰:“然。”即连楮⑤为巨幅,广二丈,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台臣弗为理。乃与其徒日张“屈”字游金陵市中。台臣惭,追受其牒⑥ , 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
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东南。
(选自高启《凫藻集·书博鸡者事》,有删节)
【注】①嗛(xián):怀恨。②赇(qiú):贿赂。③贫孱(chán):贫穷弱小。④捽(zuó):揪。⑤楮(chǔ):纸。楮是树,它的树皮纤维可造纸,所以古人把纸叫作楮。⑥牒:公文。这里指状纸。
前斗/否则阖门善俟
D . 豪民子闻/难鸠宗族童奴/百许人欲要篡以归博鸡者/遂谓曰/若欲死/而父即前斗否/则阖门善俟①或以告臧,臧怒,欲中守法。
②若所为诚快,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
采桑子·平生为爱西湖好
欧阳修
平生为爱西湖①好,来拥朱轮②。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
归来恰似辽东鹤③ , 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
【注】①西湖:此处指颍州西湖。②朱轮:古制,太守所乘之车,以朱漆涂轮。作者曾任颖州知州,故以太守自比。③辽东鹤:出自晋陶潜《搜神后记》,写辽东人丁令威修道升仙,化鹤归飞之事。
①中医认为,每天固定时间的身体疼痛可视为健康出现问题的信号,不严重时,可_______经络,自行对小病、微恙进行调理,达到未病先治的效果。
②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项机能都将出现不同程度的_______,比如味觉不敏感、消化功能减弱等。
③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卷帙浩繁,记事林林总总,可谓_______。
例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是一个乱世。人不能选择自己生存的时代, 。在乱世里,人可以坚持原则,锲而不舍,也可以得过且过,消极无为,因为乱世不是一个人或少数人的力量可以改变的。 ,便是离开这个社会,另外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表面上看起来,似乎这些隐士比较聪明。但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背后也有一种升华的伟大情操的显现,,与不同时代、不同地方的人,遥相呼应,产生共鸣。
请用比喻论证的方法阐明下面的观点,要求使用两个比喻句,表达明确、流畅,说理生动,逻辑性强,字数不超过100。
包容不同,乃见胸襟。
从《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到《我和我的父辈》,“我和我的”系列电影已经创作出三部作品。电影备受赞誉的背后,反映了个体生命与国家、民族、时代的命运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
以上文字,引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你的生活,写一篇记叙或说理的文章,写出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或表达个人的思考与领悟。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