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学 / 综合题
  • 1. (2021高三上·朝阳期中) 大白菜起源于中国,为两年生草本,第一年以营养生长为主,第二年春季抽薹开花,是重要的蔬菜作物。研究大白菜抽薹的调控机制可为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1. (1) 研究者将早抽薹突变体甲和乙分别与野生型白菜(性状表现如图)杂交,F2均出现野生型和突变体,分离比约为3:1,说明甲和乙的突变性状均由基因控制。通过实验发现后代均出现野生型和突变体为1:1的分离比,验证上述结论。
    2. (2) 为研究甲、乙的突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研究者提出三种假设:

      ①甲、乙突变基因为等位基因。

      ②甲、乙的突变基因为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③甲、乙的突变基因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请从下表中选择一种实验方案进行验证,并预期三种假设对应的子代表型及比例。

      实验方案

      预期结果

      Ⅰ.甲×野生型→F1

      F1×乙→F2

      Ⅱ.甲×野生型→F1(甲)

      乙×野生型→F1(乙)

      F1(甲)×F1(乙)→F2

      Ⅲ.甲×乙→F1

      F1自交→F2

      Ⅳ.甲×乙→F1

      F1×野生型→F2

      A. F1全表现为野生型

      B. F1全表现为早抽薹

      C. F1出现野生型和早抽薹,比例约为3:1

      D. F2全表现为野生型

      E. F2全表现为早抽薹

      F. F2出现野生型和早抽薹,比例约为9:7

      G. F2出现野生型和早抽薹。比例约为3:1

      H. F2出现野生型和早抽薹。比例约为1:1

      实验方案应选择,三种假说的预期分别是①;②;③。(用表中的序号或字母作答)

    3. (3) 进一步发现突变基因为B基因,并对甲的B基因进行测序结果如下

             野生型 非模板链

      突变体甲 非模板链

      注:非模板链下面的字母代表相应的氨基酸,*处无对应氨基酸

      据图可知,由于使甲的B基因突变,其指导合成的mRNA上的碱基为的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最终导致蛋白质的改变,功能异常。

    4. (4) 基因B表达一种甲基转移酶,可通过催化染色体中组蛋白的甲基化来影响F基因的表达,F基因是开花的主要抑制基因。研究者进一步做了如图所示检测,据图以箭头和文字形式进一步解释早期抽薹表现出现的成因。

    5. (5) 大白菜主要以食用叶片为主,过早抽薹会降低叶球的产量和质量,你认为本研究结果在大白菜育种中有何价值?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