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0九上·渝北月考)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题。

    【文本一】教育部通知,2019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全国所有中小学生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都使用统一统编版教材。作为最重要的一门学科,语文教材的变化,是所有家长、老师最关心的问题!

    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小学语文课本增加了“快乐读书吧”板块和“和大人一起读”板块,补充了大量的阅读材料,之所以没有变为讲读课,是强调学生朗读、诵读的能力。而且之所以定为“和大人一起读”,体现了亲子共读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家长和孩子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更有利于引导孩子爱上阅读,养成读书的习惯。初中强化了名著导读,9年的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400万字,每天必须阅读30分钟。

    统编版语文是“专治少读书、不读书的”。 “统编本”语文教材加大了精读和略读两种课型的区分度,初中教材干脆改“精读”为“教读”,“略读”为“自读”。教读课设计比较丰富,有单元导语,预习,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读读写写。新教材格外注重往课外阅读延伸,这就建构了“教读一自读一课外阅读”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

    (选自《网易》2019年07月04日)

    【文本二】人教版和统编版教材部分内容对比

    学段

    优秀古诗文

    占所有选篇比率

    革命传统教育

    小学1~6年级

    124(篇)

    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20篇/年级)

    小学40篇

    初中7~9年级

    124(篇)

    51.7%(40篇/年级)

    初中29篇

    【文本三】①语文姓语是语文教学的一种诠释——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统编本总主编温儒敏教授也强调:语文教学,应当把阅读放在首位。

    ②说到阅读,首先肯定要确保学生读正确、读流利,特别是低年级,老师更是要指导孩子们读好带感叹号的句子,读好对话,读好长句子,让学生读懂意思,这时语文教师的范读是非常重要的。范读,一方面可以对学生进行语感的培养,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具体的体态、动作语言等指导学生理解事物的形状、颜色、味道……去感受那些美丽而又开阔的视野。

    ③孩子的发展不一样,学生的阅读状况也会不一样。而真正要帮助孩子解决能读的问题,还得靠语文教师的指导。尝试让学生通过跳读、猜读、浏览读的方式可以降低阅读的要求,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而更好的办法就是组织学生开展同桌互读一本书的活动,指导同排的两个学生实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意思的目标。

    ④对于同桌互读活动的开展,老师的操作是:首先了解班内每个学生的阅读情况,然后再按照一个优生配合一个差生的方式安排座位,在读书时要求读得好的同学帮助读得差的同学;读书时两个学生都必须认真倾听,做到尽可能地帮助别人把字读正确,在别人的带动下把句子读通顺,把课文读流畅。两生共读习惯的养成,既解决了学生能读的问题,又能为他们回家后开展亲子阅读、家庭成员共读活动打下基础。堂上如此,课外阅读也是一样。同排的同学,同班的同学,一个人爱阅读,另一个也有可能会被带动起来。

    ⑤学生是否有书可读,老师还要做到帮助寻找阅读资源。首先,学校图书室是一个阅读资源。每学期,学校组织图书室借书活动、阅览室开放活动,为学生建立起读书的平台。通过学生主动捐书,各班成立班级图书角,孩子们可以随时借书、读书。与此同时,学生家中的图书也是一个好资源。

    ⑥读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如果说微写作的重点是实现定向爆破,那么统编教材的编排体系就更是学生习作与阅读训练的双线并进。统编本三年级下第一单元习作“猜猜我是谁”的要求是把印象深刻、外表、习惯、爱好、典型事例选一两点写下来。具体的要求跟过去的习作没有指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让老师对习作的指导有了方向,更是让学生的阅读充满生活的趣味。

    ⑦一个人的成长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如果一个学生爱上了阅读,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种习惯,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相信他的语文素养一定会得到提高。

     (选自《视讯巴山》2019年04月13日,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文本三第④⑤段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所有家长、老师最关心的问题是语文教材的变化,所以语文是最重要的一门学科。 B . 小学语文课本强调学生朗读、诵读的能力,初中则强化了名著阅读。 C . 开展同桌互读要以班级学生的阅读情况为基础,按照优生和差生搭配安排学生座位。 D . 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和学生家中的图书都是学生的阅读资源。
    2. (2) 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请结合文本三作答。
    3. (3) 请写出文本三中画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4. (4) 针对文本三中温儒敏教授的说法,请你结合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相关内容加以印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