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1高一上·汕头月考) 课外文言文阅读

    韩琦,稚圭,相州安阳人。琦风骨秀异,弱冠举进士,名在第二。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入直集贤院、监左藏库。时方贵高科,多径去为显职,琦独滞箢库,众以为非宜,琦处之自若。 历开封府推官、三司度支判官,拜右司谏。时宰相王随、陈尧佐,参知政事韩亿、石中立,在中书罕所建明,琦连其过,四人同日罢。又请停内降,抑侥幸。凡事有不便,未尝不言,每以明得失、正纪纲、亲忠直、远邪佞为急,前后七十余疏。王曾为相,谓之曰:“今言者不激,则多畏顾,何补上德?如君言,可谓切而不迂矣。”曾闻望方崇,罕所奖与,琦闻其语,益自信。益、利岁饥,为体量安抚使。异时郡县督赋调繁急,市上供绮绣诸物不予直,琦为缓调蠲给之,逐贪残不职吏,汰冗役数百,活饥民百九十万。赵元昊反,琦适自蜀归,论西师形势甚悉,即命为陕西安抚使。元昊介契丹为援,强邀索无厌,宰相晏殊等厌兵,将一切从之。琦陈其不便,条所宜先行者七事,继又陈救弊八事,谓:“数者之举,谤必随之,愿委计辅臣,听其注措。”帝悉嘉纳。时二府合班奏事,琦必尽言,虽事属中书,亦指陈其实,同列或不悦,帝独识之,曰:“韩琦性直。”琦蚤有盛名,识量英伟,临事喜愠不见于色。论者以重厚比周勃,政事比姚崇。其为学士临边,年甫三十,天下已称为韩公。嘉祜、治平间,再决大策,以安社稷。当是时,朝廷多故,琦处危疑之际,知无不为,或谏曰:“公所为诚善,万一蹉跌,岂惟身不自保,恐家无处所。”琦叹曰:“是何言也人臣尽力事君死生以之至于成败天也岂可豫忧其不济遂辍不为哉。”闻者愧服。

    (《宋史》卷三百一十二·列传第七十一,有删改)

    【注释】①调:赋调,古代税收的一种。蠲:同“捐”,除去,免去。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是何言也/人臣尽力事君/死生以之/至于成败/天也/岂可豫忧其不济/遂辍不为哉 B . 是何言也/人臣尽力/事君死生以之/至于成败天也/岂可豫忧/其不济/遂辍不为哉 C . 是何言也/人臣尽力事君死生/以之至于成败/天也/岂可豫忧/其不济/遂辍不为哉 D . 是何言也/人臣尽力事君/死生以之至于成败/天也/岂可豫忧/其不济遂/辍不为哉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同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对人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 .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冠礼,戴上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故此年岁称为“弱冠”之年。 C . 司谏,是对君主、官吏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分左、右司谏,右司谏为大。 D . 疏,又称奏议,是封建社会历代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上奏文书又称为奏疏。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韩琦风骨秀异,弱冠之年考取进士第二名,可是只任了个管理库藏的小官,很多人都认为很不合适,但他却并不在意。 B . 任职谏官,韩琦敢于直谏,诤言谠议,为了罢免无所作为的宰相王随等,接连上疏七十余次,终于王随等四人同日被免。 C . 无论是多故之时,还是危疑之际,韩琦为官始终替朝廷着想,尽力事君,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D . 赵元昊反叛,宰相晏殊等想要听从赵元昊的无理请求,韩琦坚决反对,接着又陈述应该做的多件事情,皇帝悉数采纳。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琦为缓调蠲给之,逐贪残不职吏,汰冗役数百,活饥民百九十万。

      ②元昊介契丹为援,强邀索无厌,宰相晏殊等厌兵,将一切从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