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1高一上·浙江月考) 文言文阅读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祐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英宗曰:“且与修注如何?”琦曰:“记注与制诰为邻,未可遽授。不若于馆阁中近上贴职与之,且请召试。”英宗曰:“试之未知其能否,如轼有不能邪?”琦犹不可,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轼闻琦语,曰:“公可谓爱人以德矣。”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三年,神宗数有意复用,辄为当路者沮之。神宗尝语宰相王珪、蔡确曰:“国史至重,可命苏轼成之。”珪有难色。神宗曰:“轼不可,姑用曾巩。”巩进《太祖总论》,神宗意不允,遂手扎移轼汝州,有曰:“苏轼黜居思咎,阅岁滋深,人材实难,不忍终弃。”轼未至汝,上书自言饥寒,有田在常,愿得居之。朝奏入,夕报可。

    轼尝锁宿禁中,召入对便殿,宣仁后问曰:“卿前年为何官?”曰:“臣为常州团练副使。”曰:“今为何官?”曰:“臣今待罪翰林学士。”曰:“何以遽至此?”曰:“遭遇太皇太后、皇帝陛下。”曰:“非也。”曰:“岂大臣论荐乎?”曰:“亦非也。”轼惊曰:“臣虽无状,不敢自他途以进。”曰:“此先帝意也。先帝每诵卿文章,必叹曰:‘奇才,奇才!’但未及进用卿耳。”轼不觉哭失声,宣仁后与哲宗亦泣,左右皆感涕。已而命坐赐茶,彻御前金莲烛送归院。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有删改))

    1. (1) 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 B . 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 C . 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 D . 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殿试,又称“御试”、“廷试”、“廷对”等,是唐、宋、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之一。殿试由内阁预拟,然后呈请皇帝选定。乡试中选者始得参与。殿试第一名称为状元。 B . 登闻鼓院,于阙门悬登闻鼓,许人鸣冤。唐于东西朝堂分置肺石及登闻鼓。宋初,立登闻鼓于阙门之前,置鼓司,先以宦官,后以朝臣主管。景德四年(1007)始改称登闻鼓院,隶司谏、正言,掌接受文武官员及士民章奏表疏。 C . 馆阁,意思是指房屋建筑,典雅庄重,北宋至清朝时期亦指分掌图书经籍和编修国史等事务的人或地方。 D . 翰林学士,是古代官名。学士始设于南北朝,唐初常以名儒学士起草诏令而无名号。唐玄宗时,翰林学士成为皇帝心腹,常常能升为宰相。北宋时期翰林学士承唐制,仍掌制诰。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苏轼小时候,母亲程氏亲自教授他读书,读到《范滂传》时很感慨。苏轼问母亲他将来成为范滂那样的人,母亲是否允许,程氏说如果苏轼成为范滂那样的人,她也能成为范滂母亲那样的人。 B . 苏轼才华出众。欧阳修在梅圣俞面前很是推崇苏轼,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刚开始都很厌烦,很长时间之后,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欧阳修的话。 C . 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摘取他章表中的话,并且引申附会他所作的诗说是诽谤皇上,逮捕进御史台监狱,想处以死罪,罗织罪名很久不能判决。神宗独自怜惜他,把他作为黄州团练副使安置。 D . 苏轼从团练副使升迁至翰林学士,他感恩太皇太后和陛下的恩德,宣仁后告诉他是因为先帝在世时很赏识他,认为他是奇才,只是很遗憾当时没来得及任用他。
    4. (4)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

      ②苏轼黜居思咎,阅岁滋深,人材实难,不忍终弃。

    5. (5) 苏轼由于他超凡脱俗的旷代才华,千年以来,受到无数人的爱戴而有口皆碑。请简要概括选文中能表现苏轼是旷世奇才的事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