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
  • 1. (2021五上·周口期中) 课外阅读。

        ①这些天,关于稀土的话题引起了国际的广泛关注。那么稀土到底是什么呢?简单地说,稀土是一组典型的金属元素,是无数高精尖产业必备的原料,因为储量稀少,提炼和加工难度大,而且没有替代品,所以极其珍贵。是谁掌握了这关键的资源呢?答案是——中国!说到中国的稀土,我们必须感谢一位国际著名的化学家,他就是“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

        ②1920年11月,徐光宪出生在浙江绍兴。他的父亲是当地颇有名气的律师,母亲陈氏教子甚严,自幼告诫他:“家有良田千顷,不如一技在身。”后来,父亲病逝,他经历了家道中落、流落异乡的人生曲折,仍然勤奋好学。即使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无论如何辗转,他从未放弃学业。

        ③大学毕业一年后,徐光宪借钱自费到美国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优异。当时,摆在徐光宪面前的,是一条通往科学高峰的大道,他在美国的前途一片光明。但为了参与新中国建设,1951年,徐光宪和妻子冲破重重阻力,毅然归国。他说:“科学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

        ④1972年,52岁的徐光宪踏入稀土研究领域。这是他回国后,第三次因为国家需要改变自己的研究方向。当时,稀土分离工艺作为高度保密的尖端技术,被牢牢掌握在外国人手里。中国有巨大的稀土资源,却不得不低价出口稀土,再以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价格从国外购进深加工的稀土产品,“再难也要上!”徐光宪没有丝毫犹豫,“我们做科研的有一个信念,就是立足于基础研究。着眼于国家目标,不跟外国人跑,走自己的创新之路。”这是徐光宪的科研之道。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尝试,外国人都没做成的方法,中国人能成功吗?徐光宪对自己有信心。为此,他付出了百倍的辛劳:住实验室、吃干面包,在北京和出产稀土的包头矿山之间来回奔波。功夫不负有心人,整整三年之后,徐光宪和他的团队终于取得突破!

        ⑤1975年8月,第一次全国稀土会议在北京召开。徐光宪在会上提出了自己的串级革取理论,引起了轰动。同行们几乎都不相信,真的可以解决这项世界难题?徐光宪让人们看到了奇迹:只需要在流水线这边放入原料,在流水线另一端的不同出口,就会源源不断地输出各种高纯度的稀土元素。有人说,徐光宪创造了“中国传奇”!

        ⑥为了不让宝贵的稀土廉价出口,为了避免不可再生的稀土资源大量流失,2005年和2006年,徐光宪联合14位院士,两次上书温家宝总理,呼吁保护我国宝贵的稀土资源,温总理很快做出了批复。

        ⑦2015年4月28日,徐光宪逝世,享年95岁。

    1. (1) 给短文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 )。
      A . 功夫不负有心人 B . “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 C . 中国传奇 D . 徐光宪创造了“中国传奇”
    2. (2) 第①自然段画线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3. (3) 联系上下文,任选一词加以解释。

      ①兵荒马乱:

      ②源源不断:

    4. (4) 第④自然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描写,其作用是
    5. (5) 第②~⑥自然段按照顺序,讲述了徐光宪的四件事:艰难求学、、稀土分离、。其中详写的是第件事。
    6. (6) 短文中的徐光宪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任说一条即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