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长期以来,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小学的“三点半”放学现象,给家长带来了接孩子难的问题,有的还因此把孩子送到校外培训机构,增加了校外负担,导致发生“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现象。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可有效解决家长接送难、孩子没地方去的问题;可以充分利用课后时间,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内容;还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截至2021年5月底,全国共有10 2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开展了课后服务,课后服务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与此同时,部分学校的课后服务还存在着课后服务时间偏短、经费保障不到位、吸引力不够强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摘自《教育部就“双减”答记者问:缓解家长焦虑情绪,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中国日报网,7月24日)
材料二:
南都教育联盟日前发起了一项相关问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如果校外培训机构假期或周末不开课,有近三成家长没想好怎幺办,剩下的超七成家长的安排有这些主要选择:超四成家长会选择为孩子报网课、36.64%的家长会让孩子参与校内课后的学科特色托管班等。
至于为什么给孩子报培训班,调查结果如下:
(摘编自睿艺《校内暑托还是校外培训数据里的民意是什么?》,《南方周末》7月14日)
材料三:
课后服务必须突出育人导向,提供丰富课程,要根据实际情况分年级、分层次、系统性、个性化统筹开设课后服务课程。课后服务一般由本校教师承担,也可积极争取退休教师、学生家长、高校优秀学生、体育教练、民间艺人、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等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服务力量。此外,要围绕德智体美劳五育内容,征集和开发丰富优质的线上教育教学资源,积极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免费向学生提供学习资源。
各级教育部门要主动抓好统筹协调,全面指导学校课后服务工作,制定课后服务费标准,做好教师课后服务绩效工资总量增核、完善教师合理取酬办法等有关工作。
(摘编自《江苏教育报》,8月14日)
材料四:
校内课后延时服务推出已两年多了,确实解决了一些家长的“三点半”难题,得到不少家长支持,但仍有担忧的声音存在:有人担心延时服务可能会变成变相的补课,也有人担心延时服务的质量不高。
事实上,在过去的实践中,“费力不讨好”是一些学校课后延时服务面临的尴尬。一方面学校老师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开设课后延时班,为家长下班后接送孩子提供便利。另一方面,学生家长却并不买账,有的嫌延长的时间还不够长,有的不认可延时服务的质量,仍然将孩子送去课外培训班或者托管班。
(摘编自罗燕《课后延时服务咋能叫好又叫座?》,《民生周刊》,2021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