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1八上·宽城期末)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6)题。

    【甲】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春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泌,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级山之一手,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叉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平?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部之僧哉!

    注释∶①鄙∶边境。②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

    1. (1) 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 河曲智叟笑而之曰/身已半入;露尻尾 B . 汝心之固,不可彻/国不以山溪之险 C . 操蛇之神之/菊之爱,陶后鲜有 D . 帝感其/公孙衍、张仪岂不大丈夫哉
    2.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惩山北之塞 B . 始一反焉 C . 汝之不惠 D . 无陇断焉
    3. (3) 请用"/"号为【乙】文画线句子断句。

      越 明 年 贫 者 自 南 海 还 以 告 富 者

    4.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

    5. (5) 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可见他们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乙文富者两次说"子何恃而往",说明富者也是坚决反对贫者去南海的。 B . 两文都强调人要立志并付诸行动,但两文的表达方式不一样。甲文叙事为主,理寓事中;乙文叙议结合,说理为主。 C . 甲文写太行、王屋二山高大,乙文写西蜀距离南海遥远,都突出了困难之艰巨,从侧面衬托了人物形象。 D . 愚公和贫僧勇于挑战;最终都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不怕困难、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的伟大气魄。
    6. (6) 成语故事《南辕北辙》中想去楚国的驾车人也像愚公和贫僧那样执着,却没有达成所愿。这又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