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1高三上·商洛期末) 文言文阅读

    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段规曰:“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注]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后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康子乃使使者致万家之于智伯。智伯说,又求地于魏桓子,桓子欲弗与。任章曰:“何故弗与?”桓子曰:“无故索地,故弗与。”任章曰:“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桓子曰:“善。”

    智伯又求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与魏之甲以攻赵氏。襄子乃走晋阳。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沉灶产蛙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骖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谋士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疵曰:“以人事知之。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人马相食,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

    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今智伯帅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阴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大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

    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有删改)

    [注]狃:习惯,拘泥。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沉灶产蛙/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 B . 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沉灶产蛙/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 C . 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沉灶产蛙/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 D . 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沉灶产蛙/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邑,文中指封邑,古代诸侯给大臣的封地。“万家之邑”指一万户人口的封地。 B . 大夫,古代官名。三代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中又分上、中、下三等。 C . 骖乘,陪乘的人。古人乘车,尊者居右边,御者居中间,另有一人居左边陪乘。 D . 光,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文中“臣光曰”指司马光的评价。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智伯分别向韩康子、魏桓子索要土地,但他们两人开始都不肯给,后经身边的人劝说,他们才同意给智伯土地。 B . 智伯向赵襄子索要皋狼的地方,但赵襄子坚决拒绝,智伯就联合韩、魏两家军队去攻打,赵襄子于是逃到晋阳。 C . 疵发现在晋阳城快被攻破三家能按约分割其地时,韩康子、魏桓子竟不高兴,面有忧色,就断定两人有反叛之心。 D . 韩康子、魏桓子与赵襄子三人秘密商议,约好日期一起抗击智伯,后经过激战,杀了智伯,诛灭智伯全部族人。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后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

      ②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