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1高三下·南海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奎生

    刘震云

    房东大哥及他的一家都回来了,脸上都带着红晕和兴奋,兴奋之中有企盼的满足。房东家的二女儿说:

    奎生来了。

    我惊奇:

    奎生是谁?奎生一来大家就这么兴奋?

    二女儿不高兴地说:

    你连奎生都不知道哇?

    这时房东大哥告诉我,奎生是当地有名的金鼓乐鼓手。我问为什么敲鼓,房东大哥:

    村里死了人了。

    于是,一九九二年三月二十九日晚,奎生在山西南部的李堡村为老太太王枝花的丧殡敲起了他的震动土塬和乡亲的路行鼓。

    后来奎生告诉我,他五岁丧父,六岁随母嫁于河东。上了三年学就辍学了,从此割草,放牛,吃剩饭。九岁离家,拜当地著名艺人为师。一九七八年,奎生的师傅因病逝世,十九岁的奎生,从此成了这个松散艺班的班主。第二年,奎生因率班在一次喜宴上敲喧天的威风锣鼓连续七个小时将几千名村民震呆,从此名声大噪。

    奎生个头不高,像所有名人一样,没开始敲鼓点之前,他坐在条凳上不理人,对熙熙攘攘的围观人群充耳不闻 , 只是偶尔与身旁掌板的同伴低声说一句什么。天黑了下来,一个三百瓦高挑的大电灯泡亮了。奎生向身边掌板的同伴示意一下。掌板的同伴将他的板子举了起来,立即,像音乐厅穿着燕尾服指挥手中的指挥棒高举起来一样,班中所有的艺人都各就各位,抱起自己的笙、笛、铙、钹、唢呐、大鼓,全神贯注地看着同伴手中高举的板子。

    终于,高举的板子落下了。随着一声清脆的竹板响起,六七个人手中的笙、笛、铙、钹、唢呐、大鼓同时响起。音乐都是我们所熟悉的音乐,是伴随几代人成长的,几代人都从音乐中得到了满足。几千人屏声静气,听得如醉如痴。听了一段,又是一段;走了一山,又是一山。

    奎生仍在条凳上坐着默默不语地抽着自己的香烟

    终于,在一支曲子演奏到一半时,奎生扔掉烟屁股,站起来,从同伴手中拿过一杆唢呐。他一站起,连我们这些微不足道的听众都一下觉出,他所有同伴刚才声音嘹亮、争奇斗艳、百花齐放的吹奏,都一下子成了伴奏。所有伴奏的声音,一下子压低许多,缓慢许多,在等待奎生唢呐的吹出。由于有了这压低与缓慢,使奎生唢呐中发出的第一声声响,就格外嘹亮、彻底、撕裂金帛与撕裂云霄,把我们等待已久的心灵,一下子消解和冰释。他吹奏的是什么,已显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吹奏。我们切切实实看到他在吹,听到他吹出的声音,看到他吹奏的风采,我们就满足,得到安慰,与他融为一体,甘愿做他音乐的奴隶,愿意为这一切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气氛对于我们是多么重要啊,在一种气氛下我们可能是懦夫,在另一种气氛下我们就是英勇无畏的战士。我们甘愿沉浸在这种音乐中,去生,去死,去随这音乐的吹奏者爬过一-道又一道的高山,一座又一座的土塬,过一道又一道的冰河,看遍一山又一山的漫山遍野的灿烂的花朵。

    但是,奎生没有让我们兴奋过久,一曲终了,他把唢呐放到了桌子上。他没有在乎我们兴奋沉浸的情绪,任我们在兴奋的泥潭中挣扎,不能自拔。这时,他的同伴又继他之后吹起来,唱起来,我们才恍然大悟,我们已经走到了路的尽头,应该在另一种音乐的抚慰下往回走了。于是,我们神经也都松弛下来,笑了。奎生的吹奏既然听过,同伴的吹奏对于我们已不在话下。我们一下似乎成了奎生的知心朋友也可以和他平等相处然后和他一样俯视他的同伴了。于是,人群中松动了,咳嗽声,议论声,像蜜蜂一样“嗡嗡”响起。这时我们又感谢奎生。奎生是神,我们是人,我们还是回到“嗡嗡”的人的议论声中去吧。

    这样“嗡嗡”了一个钟点,轻松了一个钟点,等我们把松弛的唾沫都咽回肚里,把兴奋的汗水晾干甩净,这时奎生又出场了。他将一面大鼓挂到了自己脖子上,他的几个同伴也都将大鼓挂到了自己脖子上。人们又提起心,屏息静气。奎生将鼓槌举到了空中,所有同伴都看着他,也将手中的鼓槌如树林般举向空中。随着奎生鼓点的落下,一下,两下,三下,众槌纷落,如雨打芭蕉,越来越重,越来越激烈;激烈之后,又还原成整齐,成了整齐雄壮、威风八面的威风锣鼓鼓点。十来面大鼓在一起对打,打着鼓,敲着鼓边,声音清脆悦耳,令人神情振奋,昂扬,沉落,感动。

    问:这鼓叫什么名称?

    答:五虎爬山。

    这时所有的鼓手,真有如爬山的、山中初长成的雄虎,突然分开,又突然跳到一起对打;对打一阵,在旁边唢呐、笙、笛的伴奏下,又突然亮相,好不自如潇洒。这时的奎生,还原成了儿童模样,憨厚,天真,满头是汗,满头是土,满头是土与汗流成的汗道道,脸上带着满足与得意的傻笑。打鼓之余,鼓槌在他手,上转花,令人眼花缭乱。他们抖肩、扭腰、提脚、掀胯,每一个动作,都牵动着我们的全身。这种金鼓乐,这种路行鼓,声声鼓槌,都敲到我们心的深暗处。我们可以长歌当哭,我们可以抚掌大笑,我们可以就此喝醉酒……

    三星偏西了,散场了。散场的脚步声、议论声、寻子呼娘声之后,一切都停止了。这时的村庄,显得多么寂静啊。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他吹奏的是什么,已显得并不重要”,表明大家为奎生的演奏技艺所折服,已不在乎吹奏的内容。 B . 一曲嘹亮的唢呐声,让奎生收获了大量知音,观众愿意为奎生去生活,去奋斗,甚或献出自己的生命。 C . “五虎爬山”欢腾活跃,雄壮动听,表演者动作粗狂豪放,威武无比,展示了当地路行鼓的文化特色。 D . “这时的村庄,显得多么寂静啊”,与前文奎生演奏时的热烈气氛形成对比,给人一种回味无穷之感。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篇写房东一家的兴奋和企盼,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收到了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为下文奎生出场作铺垫。 B . 小说运用插叙的手法,补充交代奎生坎坷的童年和学艺简况,丰富了文本内容,为下文奎生的出色表演进一步蓄势。 C . 这篇小说和鲁迅先生的《祝福》都采用了第一人称视角来观察、讲述并参与故事,便于直接呈现每个角色的内心世界。 D . 作者站在乡土文化立场,再现中原乡村的丧葬民俗场景,让读者获得了独特的审美体验,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眷恋。
    3. (3) 在小说情节推进中,作者常常采用延宕手法,故意放慢叙述节奏,延缓事件进程,从而收到别致的艺术效果。请据此简析小说划横线处句子的艺术效果。
    4. (4) 无论是奎生的唢呐声,还是“五虎爬山鼓”的演奏,都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心旌摇曳,魂驰神往。试分析小说在音乐描写上的艺术特色。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