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
  • 1. (2022八下·盐都月考) 阅读短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水的反常膨胀

    水从0℃升高到4℃,其体积不但不增大,反而缩小。

    物体的体积由其内部分子的平均间距决定,对于水来说,由于水中存在大量单个水分子,也存在多个水分子组合在一起的缔合水分子,而水分子缔合后形成的缔合水分子的分子平均间距变大。当温度升高时,水分子的热运动加快、缔合作用减弱;当温度降低时,水分子的热运动减慢、缔合作用加强。在水温升高的过程中,一方面,大的缔合水分子逐渐瓦解,变为三分子缔合水分子、双分子缔合水分子或单个水分子。因此,缔合数小的缔合水分子、单个水分子在水中的比例逐渐加大,水分子的密集程度逐渐加大,水的体积也随之减小。另一方面在这个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水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使得分子的平均距离加大,体积增大。水的体积由水分子的缔合作用、水分子的热运动两个因素决定。

    综合考虑两种因素的影响,在水温由0℃升至4℃的过程中,由缔合水分子减弱引起水体积变小的作用,比由分子热运动速度加快引起水体积变大的作用更大,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水的体积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即为反常膨胀。   

    为什么湖水从表面开始结冰?

    冬天气温下降,上层湖水的温度随着降低,而湖底的水温度较高。水温高于4℃时,由于热胀冷缩,湖面温度低的水密度较大,要下沉,湖底温度高的水密度较小,要上升,因而形成对流,使全部湖水不断冷却。

    因为水的温度在0~4℃之间反常膨胀,即热缩冷胀的缘故。所以当气温继续下降,上层湖水的温度降到4℃以下时,体积膨胀,密度减小,不再下沉,不能形成对流,湖底水的温度能长时间保持在4℃。

    当上层湖水温度降到0℃,并继续放热时,湖面开始结了层薄冰。由于冰的密度比水小,所以冰会浮在水面上。由于水和冰是热的不良导体,光滑明亮的冰面又能防止辐射,因此比冰下的水放热极为缓慢,需要很长的时间温度才能降到0℃并结成厚厚的冰。俗语说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是这个道理。

    1. (1) 水从1℃升高到3℃的过程中,水分子的缔合作用(选填“加强”或“减弱”),使水分子的平均间距(选填“变大”或“变小”);
    2. (2) 水的体积由水分子的缔合作用和水分子的热运动两个因素决定。在水温由4℃升高到10℃的过程中,由引起的水的体积变化的作用更大;
    3. (3) 水从0℃升高到10℃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水分子的运动速度先变慢后变快 B . 水的质量先变小后变大 C . 水的体积先变小后变大 D . 水的密度先变小后变大
    4.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冰的导热性能很好 B . 由于冰的密度比水小,所以冰总是浮在水面上 C . 当整个湖水的温度都降到4℃时,对流就停止了 D . 因为水的反膨胀现象,所以水是不能作为温度计玻璃泡内的测温液体的
    5. (5) 如图,冬天,较深的河面结冰时,水底A处的温度为,D处的温度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