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斯论

    [清]姚 鼐

    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

    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商鞅教孝公燔》《书》,明法令,设告坐之过 , 而禁游宦之民。因秦国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强数世,兼并诸侯,迄至始皇。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而张吾之宠。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扫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焚《诗》《书》,禁学士,灭三代法而尚督责。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

    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 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廷之上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将丧国家而为之者,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 , 固有终身安享荣乐,祸遗后人,而彼宴然无与者矣。嗟乎!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三族也,其天之诛恶人,亦有时而信也邪!

    且夫人有为善而受教于人者矣,未闻为恶而必受教于人者也。荀卿述先王而颂言儒效,虽间有得失,而大体得治世之要。而苏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于卿,不亦远乎?行其学而害秦者,商鞅也;舍其学而害秦者,李斯也。商君禁游宦,而李斯谏逐客,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同者,岂其本志哉?宋之世,王介甫以平生所学,建熙宁新法,其后章惇、曾布、张商英、蔡京之伦,曷尝学介甫之学邪?而以介甫之政促亡宋,与李斯事颇相类。夫世言法术之学足亡人国,固也。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尤可畏哉!

    [注] ①燔:焚烧。②告坐之过:藏奸不告之罪及连坐之罪。③宴然:安闲的样子。④无与者:不受祸乱之累。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 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廷之上 B . 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 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廷之上 C . 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 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廷之上 D . 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 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廷之上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荀卿:荀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世人尊称“荀卿”。曾游学于齐,三为祭酒,后赴楚国为兰陵令,著书终老于楚。荀子是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B . 《诗》: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是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11篇,包括6篇笙诗,所以又被称为“诗三百”。 C . 三代:文中指夏、商、周三个朝代。该词一直到战国时期,都是指夏、商、西周。秦之后,“三代”的含义才包括了东周。 D . 五刑:一般指墨、劓、剕、宫、大辟五种刑罚,这里指李斯受腰斩之刑。三族:父族、母族、妻族;父、子、孙。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文章开门见山,指出苏轼的观点是不正确的;然后通过对历史的分析,驳斥了苏轼的谬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论证严密,逐层深入,是一篇经典的史论。 B . 作者由论李斯事秦进而泛论人臣事君的问题,强调为臣者对国君的“悖谬无义”之政,不应为自身的富贵而阿附甚至助长之。 C . 苏轼认为李斯以荀卿之学辅佐秦行暴政,致使天下大乱;作者则认为李斯是完全舍弃了荀子的学说,李斯的做法只不过是顺随时势罢了。 D . 作者认为“设告坐之过,而禁游宦之民”“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等是李斯“趋时”的有力证据。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

      ②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

    5. (5) 作者写作《李斯论》的用意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