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周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成祖永乐二年四月,册立世子为皇太子。先是,洪武二十八年,太祖亲册为燕世子。时秦、晋、燕、周四世子,太祖皆教而试之。一日,使分阅卫士,燕世子还独后。问之,对曰:“寒其,士方食,俟朝食而后阅。”太祖喜。七年春正月,敕皇太子监国。仍命吏部尚书蹇义、兵部尚书金忠、左春坊大学士黄淮、左谕德杨士奇辅导监国。二月,都御史虞谦、给事中杜钦奉命巡视两淮,启颍川军民缺食,请发廪赈贷。太子遣人驰谕之曰:“军民困乏,卿等从容启请待报,即发廪赈之勿缓。”十二年三月,帝发北京,亲征瓦刺。六月,班师,驻跸沙河,太子遣兵部尚书金忠等贵表往迎。八月,帝至北京,以太子所遣使迎车驾缓,且书奏失辞,怒曰:“此辅导者之咎也。”汉王高煦复谱之,遂遣使建尚书赛义、学士黄淮、谕德杨士奇、洗马杨溥等至。中途有旨宥蹇义回南京,黄淮先至北京下狱。二十一年夏五月,常山中护卫总旗王瑜上奏,言:“常山中护卫指挥孟贤纠合羽林卫指挥彭旭等,举兵将推赵王高燧为主,而谋不利于上及皇太子。”上命急捕。贼既悉得,遂召太子、赵王及文武大臣皆至。上御右顺门亲鞫之。先是,上以疾多不视朝,中外事悉启太子处分。太子往往裁抑宦侍,宦官黄俨、江保尤见疏斥。俨等日谗之于上,且素厚高燧,常阴为之地。因伪造毁誉之言,传播于外,谓注意高燧,以绐外廷,由是孟贤等遂起邪心。贤等邪谋益急,与兴州后屯卫老军高正等,连结贵近,图就宫中进毒药于上。候上晏驾。豫令高正伪撰遗诏,付中官杨庆养子。至期从禁中领出,废皇太子,而立赵王高燧为帝。布置已定,正密告其甥王瑜,瑜力止,不从,瑜遂入告。上览伪撰遗诏,震怒,顾高燧曰:“尔为之耶?”高燧惴栗不能言太子为之营解曰高燧必不与谋此下人所为耳上命文武大臣及三法司鞠治群臣奏贤等所犯大逆且有显实当并置极典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太子监国》)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高燧惴栗不能言/太子为之营解/日/高燧必不与/谋此下人所为耳/上命文武大臣及三法司鞫治/群臣奏贤等所犯大逆/且有显实/当并置极典 B . 高燧惴栗不能言/太子为之营解/日/高燧必不与谋/此下人所为耳/上命文武大臣及三法司鞫治/群臣奏贤等所犯大逆/且有显实/当并置极典 C . 高燧惴栗不能言/太子为之营解/日/高燧必不与/谋此下人所为耳/上命文武大臣及三法司/鞫治群臣奏贤等所犯大逆/且有显实/当并置极典 D . 高燧惴栗不能言/太子为之营解/日/高燧必不与谋/此下人所为耳/上命文武大臣及三法司/鞫治群臣/奏贤等所犯大逆/且有显实/当并置极典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世子,古代诸侯王嗣子之称号,在明清两代为亲王嗣子,世袭亲王爵位。 B . 监国,特指皇帝外出时,由太子留守宫廷代替皇帝处理国家日常事务。 C . 谕德,唐代始置太子左右谕德各一人,掌对皇太子教谕道德,随事讽谏。 D . “晏驾”,帝王所乘的车子,晏驾,车驾晚出,是古时帝王死亡的讳称。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太祖为考察诸王世子的才华,让他们检阅城卫卒,而燕世子看到卫卒们此时正在吃饭,就等他们吃完了饭才检阅,虽然比其他世子晚,但太祖知道后十分高兴。 B . 成祖回朝后,认为皇太子派遣使者前往迎驾不及时,并且所上奏文语词不当,便勃然大怒,说这是辅佐太子的大臣的过错。 C . 成祖由于生病,朝廷内外事务多交给太子处理,而黄俨等宦官经常在皇上面前诽谤太子,并且暗地里为朱高燧扩大影响,因此遭到太子的压制。 D . 王瑜揭发孟贤勾结彭旭等人将要举兵推举赵王朱高燧为君主,成祖看了他们假造的遗诏后大怒,责问朱高燧,朱高燧惊恐万分,口不能言。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太子遣人驰谕之曰:“军民困乏,卿等从容启请待报,即发廪赈之勿缓。”

      ②因伪造毁誉之言,传播于外,谓上注意高燧,以给外廷,由是孟贤等遂起邪心。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