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日”名家谈阅读
阎崇年:读书贵恒、贵悟、贵行
86岁的阎崇年说,读书是人生永恒的主题,是获取智慧和经验的重要途径。读书的态度和类型是多元的,基本可归纳为六种:功利型、励志型、修身型、休闲型、研究型、治国型。不同读书的需求、类型、态度和方法,都有可取之长,也有不足之短,不应非此即彼,应该互相借鉴,更应彼此关照。阎崇年分享了他读书生活的三条体会:一是读书贵恒,养成读书习惯,终生手不释卷;二是读书贵悟,要善于思考、读出顿悟,升华到新境界;三是读书贵行,应当既重读书、又重践行,亦知亦行,知行合一。
白岩松:帮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
“我们下大力气做的阅读推广,是针对谁的?”白岩松坦言,阅读推广对于成年人来说收效甚微,重点是今天的孩子们能不能养成阅读习惯?他认为,要帮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习惯既需要引导,有时候也需要强制。
阅读的好处是什么?白岩松说,读书不仅能让个人变得更加优秀,也能让我们的民族更加理性。对个体来说,读书让我们得到了乐趣和进步,但最重要的是,读书还给了我们面对世界的正确态度。
唐家三少:一定要多写正能量的作品
唐家三少回顾了自己从9岁起开始看长篇小说的阅读生活,他说他生命中的七分之一是在阅读中度过的,阅读带给他的幸福感无可比拟。
上世纪90年代末,从事互联网工作的唐家三少敏锐发现了网络文学选择性、便利性的优点,网络阅读的共享和便捷吸引了他,从2004年投身网络文学创作的他,15年来几乎从来没有断更过。
他说:“作为一名作家,首先要让读者经常看到你的文字,再者一定要多写正能量的作品。衡量作品是否正能量有一个最简单的标准,即你自己写的东西是否敢给自己的孩子看?”他如此表达自己的创作观。
唐家三少认为,阅读是当前青少年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他推荐大家读网络文学要去正规的文学网站,阅读年轻、积极、绿色、励志、向上的作品,这既是他想通过自己的作品传达的,也是想寄语当代青年朋友的。
魏玉山:阅读的喜悦与忧伤
魏玉山介绍,2008年至2018年间,我国综合阅读率从69.7%增长到80.8%,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从24.5%增长到76.2%,这说明读者人群在不断扩大,是阅读的喜悦。但阅读普及与发展成果的另一面显示的是读书的“忧伤”:在阅读率不断攀升的背景下,深度阅读的人没有增长。他分享了关于图书阅读率、人均读书量、平均每天读书时间、家庭平均藏书这几个指标在10年前和当今的数据——我国国民2007年平均每天读书时间为61分钟、2018年这一时间减为19.81分钟,反映了读书不容乐观的状况。时间都去哪儿了?魏玉山继续用数据告诉大家,时间到了“手机和互联网”上了:2009年、2011年、2018年人均每日手机阅读和互联网阅读时长分别为:5.52分钟、31.34分钟,13.53分钟、47.53分钟,85分钟、65.12分钟。
魏玉山提出读书要广阅和精读相结合,回归理性态度:不被排行榜左右,不被流行吸引,不被大数据画像,不被算法设计。
中国版权协会理事长阎晓宏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这个节日的创立是为了激励创作和阅读。阅读是对待生活的理念,也是精神层面的追求,阅读和阅读推广对人生、社会和国家均具有重要作用。”
——摘自新华网《名家谈阅读》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