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时元旦,民间有开笔写吉语的习俗,祈愿新年诸事顺遂,士农工商皆是如此。与之相当的,康熙时期宫中有书“福”字的礼仪。然康熙时御笔赐福并非定制,即使是内廷近臣们也只能偶蒙圣眷。雍正时期,方才著为恩例。雍正四年,雍正皇帝明发谕旨:“朕之每年颁赐福字者,盖欲诸臣触目警心,时时存可以获福之心,行可以获福之事。诸臣又尝言赖朕之福,此言亦属非是。盖必诸臣皆有福,方为朕之福,是联实赖诸臣之福也。又必天下百姓皆有福,然后为吾君臣之福,是君与臣皆赖百姓之福也。愿与诸臣共勉修福之道可耳。”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各地时程不一,除夕前一二日颁赐,边疆外臣们受福之日往往都在正月下旬,甚至都出了正月。雍正三年,署陕西凉州总兵官宋可进接赐福字已是二月二十九日;雍正四年,福建巡抚毛文铨接赐福字在三月初十日;雍正七年,署理广东布政使王士俊接赐福字在二月十五日。明明是新年赐福,结果年都送走了,福还未到。故雍正皇帝将御笔书福之制提前至嘉平朔日举行。乾隆五十六年,乾隆皇帝《嘉平月朔开笔之作》诗注曰:“每岁嘉平月翔开笔书福,以赐王公及内外大臣,盖敬遵皇考时成例也。”
自乾隆十七年开始,每年腊月初一日,先到阐福寺拈香,举行“祈福大典”,回宫后书“福”字。此后各地将军、督抚的请福折陆续奏到,皇帝一一颁赐。皇帝御笔赐福时,懋勤殿首领太监具高案笔墨,受赐王公。大臣依次跪在御案之前,仰瞻皇帝亲挥宸翰,并伏地叩头谢恩。待墨迹干后,太监二人双手恭捧而行,受赐大臣也随之而出。诚如《清宫词》所说:“年年腊朔御重华,赐福苍生笔有花。御墨龙笺书福字,近臣分载福还家。”
书福所用笔,镌正书四字曰“赐福苍生”,是康熙皇帝御用留贻,管髹漆,色黝,字填以金。乾隆中期曾经入直懋勤殿的沈初记载:“笔工擘稷作大笔,今无能者。”书福所用笺纸,以绢为质,傅以丹砂,绘以金云龙。其中宫廷所贴用者,及朱红对笺。寿字笺,每年由江苏按照尺度制进。用于颁赐的笺纸,则是南方诸省所贡。
御笔赐福是君臣之间联络感情的重要手段。皇帝用以示恩,臣下赖之邀宠。雍正五年,雍正皇帝赐蒋廷锡福字,不用红笺,特用金笺,以其母去世服制未满之故。皇帝在日理万机之时,还能注意到这样的细节。怎能不让这些臣子感动涕零,铭记于心!乾隆时期名臣王际华直内二十四年,以除夕受赐二十四福字悬挂,名其堂曰“二十四福堂”,以志恩宠。但也有臣子将皇帝重视的仪式不当回事,其结局不问可知。嘉庆十年十二月十七日,赏赐御前大臣、御前行走的蒙古王公、额附、御前侍卫等福字。其他人都是亲将所赏福字捧出,只有那彦宝。禧恩将福字交与太监放在茶盘内带出。嘉庆皇帝闻知,勃然大怒。因其殊失敬谨之意。当即交御前大臣等将那彦宝、禧恩俱行革退,令在乾清门侍卫上行走,仍各罚俸三个月,并将那彦宝。禧恩板责示警。
(摘编自陈晓东《御笔龙笺书福字江山永固寄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