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启超中学等两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

更新时间:2022-05-23 浏览次数:47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2022高一下·三门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古时元旦,民间有开笔写吉语的习俗,祈愿新年诸事顺遂,士农工商皆是如此。与之相当的,康熙时期宫中有书“福”字的礼仪。然康熙时御笔赐福并非定制,即使是内廷近臣们也只能偶蒙圣眷。雍正时期,方才著为恩例。雍正四年,雍正皇帝明发谕旨:“朕之每年颁赐福字者,盖欲诸臣触目警心,时时存可以获福之心,行可以获福之事。诸臣又尝言赖朕之福,此言亦属非是。盖必诸臣皆有福,方为朕之福,是联实赖诸臣之福也。又必天下百姓皆有福,然后为吾君臣之福,是君与臣皆赖百姓之福也。愿与诸臣共勉修福之道可耳。”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各地时程不一,除夕前一二日颁赐,边疆外臣们受福之日往往都在正月下旬,甚至都出了正月。雍正三年,署陕西凉州总兵官宋可进接赐福字已是二月二十九日;雍正四年,福建巡抚毛文铨接赐福字在三月初十日;雍正七年,署理广东布政使王士俊接赐福字在二月十五日。明明是新年赐福,结果年都送走了,福还未到。故雍正皇帝将御笔书福之制提前至嘉平朔日举行。乾隆五十六年,乾隆皇帝《嘉平月朔开笔之作》诗注曰:“每岁嘉平月翔开笔书福,以赐王公及内外大臣,盖敬遵皇考时成例也。”

    自乾隆十七年开始,每年腊月初一日,先到阐福寺拈香,举行“祈福大典”,回宫后书“福”字。此后各地将军、督抚的请福折陆续奏到,皇帝一一颁赐。皇帝御笔赐福时,懋勤殿首领太监具高案笔墨,受赐王公。大臣依次跪在御案之前,仰瞻皇帝亲挥宸翰,并伏地叩头谢恩。待墨迹干后,太监二人双手恭捧而行,受赐大臣也随之而出。诚如《清宫词》所说:“年年腊朔御重华,赐福苍生笔有花。御墨龙笺书福字,近臣分载福还家。”

    书福所用笔,镌正书四字曰“赐福苍生”,是康熙皇帝御用留贻,管髹漆,色黝,字填以金。乾隆中期曾经入直懋勤殿的沈初记载:“笔工擘稷作大笔,今无能者。”书福所用笺纸,以绢为质,傅以丹砂,绘以金云龙。其中宫廷所贴用者,及朱红对笺。寿字笺,每年由江苏按照尺度制进。用于颁赐的笺纸,则是南方诸省所贡。

    御笔赐福是君臣之间联络感情的重要手段。皇帝用以示恩,臣下赖之邀宠。雍正五年,雍正皇帝赐蒋廷锡福字,不用红笺,特用金笺,以其母去世服制未满之故。皇帝在日理万机之时,还能注意到这样的细节。怎能不让这些臣子感动涕零,铭记于心!乾隆时期名臣王际华直内二十四年,以除夕受赐二十四福字悬挂,名其堂曰“二十四福堂”,以志恩宠。但也有臣子将皇帝重视的仪式不当回事,其结局不问可知。嘉庆十年十二月十七日,赏赐御前大臣、御前行走的蒙古王公、额附、御前侍卫等福字。其他人都是亲将所赏福字捧出,只有那彦宝。禧恩将福字交与太监放在茶盘内带出。嘉庆皇帝闻知,勃然大怒。因其殊失敬谨之意。当即交御前大臣等将那彦宝、禧恩俱行革退,令在乾清门侍卫上行走,仍各罚俸三个月,并将那彦宝。禧恩板责示警。

    (摘编自陈晓东《御笔龙笺书福字江山永固寄吉语》)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因为吉语承载了人们对新年诸事顺遂的祈盼,所以士农工商都会在新年书“福”表达美好愿望。 B . 康熙时期宫中有书“福”字的礼仪,御笔赐福在这一时期成为定制,诸帝纷纷效仿,岁岁遵循。 C . 雍正皇帝赐福,旨在警示群臣,时刻存获福之心。行获福之事,表明其与诸臣共勉修福之道的意愿。 D . 乾隆皇帝每岁嘉平月朔开笔书福,是因为各地时程不一,内外王公大臣收到皇帝赐福的时间不同。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中列举陕西凉州、福建、广东等地官员接赐福字的例子说明边疆外臣受福之日都在正月之后。 B . 文中引用《清宫词》的诗句再现了御笔赐福的画面。让读者深切感受御笔赐福的场景。 C . 文章从御笔书福的原因、时间、仪制,书福作用等方面展开论述,论证思路清晰明了。 D . 文中用对比说明臣下对皇帝所赐福字表现出的不同态度可以决定君王对臣下的情感亲疏走向。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书福所用笺纸,以绢为质,傅以丹砂,绘以金云龙”。可见帝王对御笔书福的重视。 B . 那彦宝、禧恩将福字交与太监放在茶盘内带出。其傲慢自大,说明可能有谋反的意图。 C . 御笔赐福可以体现皇帝对臣下的关心、爱护,是皇帝对臣子示以恩宠的重要手段。 D . 阅读文章了解御笔书福的相关知识,可以丰富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认知。
  • 2. (2022高一下·三门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肖培根:根植华夏绿药觅踪

    汤国星

    肖培根院士是追寻绿药不老的传奇。

    1958年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卫生部下达了全国第一次中药普查的任务,历史重担落在了26岁的肖培根肩上。“那时候,可以用四个字来讲,一无所有。图书馆的文献,就连哪些是常用的中药,这类资料都没有,那个时候都是零。”

    但是肖培根颇有大将风度,胸有成竹,指挥若定:首先聘请楼之岑、诚静容等专家做普查工作的兼职指导老师;第二,确定以中药材的“常用度”为普查的主要范围,指明任务方向,所谓“常用度”,就是重点抓500~600种常用中药,抓住了这个大头,就等于抓住了全国70%~80%的中药资源;第三,学中干,干中学,边干边学,上“实践大学”。此番韬略,即使今天依然可圈可点。肖培根根据每个人的特长,把植物室的年轻人派到全国各地中药“常用度”高的产区,自己则带头选择了工作量大的东北地区。野外调查异常艰苦,他常常是雇一辆马车拉着人和行李,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肖培根从来都是以学生的姿态虚心求教。一个来自“中央单位、肩负国家任务”的干部,他的虚心与诚意,着实打动了每一位药农、每一位中药师傅的心,他们纷纷把自己“压箱底”的绝技倾囊相授,这让肖培根掌握了许多书本上没有、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绝活”。

    1959年,全国第一次中药资源普查圆满结束,肖培根向国家交出了合格的答卷。这是中国近代中药资源最具权威价值的普查报告。利用中药普查的成果资料,他又组织编写了新中国第一部《中药志》。

    1963年3月,肖培根作为专家被派往西非考察访问。代表团除了在西非考察当地的植物资源和药用植物资源以外,还为我国南方的植物园采集了大约200种重要的药用和经济植物种子。在此期间,肖培根等人还专门被阿尔及利亚卫生部部长邀请去抢救他们国家草药的传统文化。之后,肖培根又被派到坦桑尼亚帮助整理研究该国的草药。考察团深入到穷乡僻壤乃至撒哈拉沙漠边缘,那里温度高得鸡蛋放在外面,很快就能晒熟。在这样的环境下,考察团详查每种草药的功效,还访问了许多草医,资料汇总起来后,收获颇丰。考察团提交的报告,被世界卫生组织分发到各成员国,说中国帮助这些落后国家整理当地丰富的草药资源,是南南合作的典范。1979年,肖培根作为新中国第一个技术官员,奉派到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总部工作,负责世界药用植物名录编制等工作。

    新中国刚成立时,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了物资禁运,凡是包含进口药代用品的一概不准向中国出口。那时肖培根刚刚大学毕业,国家交给他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寻找能够替代进口药的国产资源。以肖培根为首的年轻人,奔赴全国各地,风餐露宿,不舍昼夜,很快就找到了替代利血平的萝芙木,随后阿拉伯胶、安息香、胡黄连等也找到了代用品。20世纪50年代初,全国第一次疾病防治大会上,发出了“让高血压低头,让肿瘤让路”的豪迈誓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正是利用萝芙木,冲破国外的封锁,研发出物美价廉、令几代国人难忘的降压灵。短短数年,这批可爱可敬的青年才俊们,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寻觅到取之不尽的替代植物,解决了全国人民的需求。他们心中充满了万丈豪情:“这项任务给我们一个实际的体会:在药用植物界,相似的药材有相似的成分、相似的活性,从这里找到了最初的灵感。”

    “在长期的药用植物研究中,我发现在某一个植物类群中,它们的植物形态、化学成分和疗效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如果再通过计算机和数学模式加以整理发掘,就能够寻找出很多规律性的东西来。”肖培根开阔的视野和开放的思路,使他成为最早将计算机引入中草药研究的药用植物专家,并且成功地在中国第一代计算机上展开了药用植物亲缘学的研究。1978年,《药学通报》终于复刊了。在第1期第1至第5页上,肖培根发表了重要论文《植物亲缘关系、化学成分和疗效间的联系性》,能够在复刊的首期首页上发表论文,只因四个字:分量质量。当然,它标志着孕育二十几年的新学科诞生了。

    相关链接

    自1963年以来,肖培根应邀访问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一直在各种国际学术会议上满怀激情地介绍中药现代研究的最新成就,扩大中药在国际上的影响,并撰写英文专著对中医药进行系统论述和介绍。

    (摘编自张东风《肖培根院士的绿药情缘》)

    1.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 . 本文撷取了肖培根一生的若干传奇经历,写了他勇挑重担、锐意进取、钟情绿药的相关事迹,表现了一位杰出药用植物学家的伟大人格。 B . 在相关资料稀缺的情况下,年仅26岁的肖培根却胸有成竹地承担起国家交给他的第一个任务——完成全国第一次中药普查。 C . 肖培根安排工作时重点突出、任务明确,他强调进行全国中药普查时要重点抓500~600种常用中药,因为这些常用中药占据了中药资源的大头。 D . 《药学通报》复刊后,第一期的首页就刊登了肖培根的论文《植物亲缘关系、化学成分和疗效间的联系性》,只因这篇文章分量重、质量高。
    2. (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肖培根有大将风度,他勇挑重担,主动选择了任务量大的东北地区。在实际调研中,他始终以学生的姿态虚心求教,得到了药农和中药师傅们的高度认可。 B . 肖培根帮助落后国家整理当地的草药资源,这种援助是南南合作的典范。他本人也因此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奉派到世界卫生组织总部工作的技术官员。 C . 新中国成立之初,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物资禁运,迫使我国研究人员必须找到能够替代进口药的国产资源。肖培根不分昼夜地努力,很快就找到了替代利血平的萝芙木。 D . 肖培根认为通过计算机可以整理出植物类群中规律性的东西,他成功地在中国第一代计算机上展开了药用植物亲缘学的研究,这标志着一门新的学科已经诞生。
    3. (3) 肖培根能够创立崭新的学科——“药用植物亲缘学”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 3. (2022高一下·三门期中) 阅读曹禺《雷雨》第一幕的选段,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四凤端茶,放朴园前。)

    周朴园:四凤,——(向周冲)你先等一等。——(向四凤)叫你给太太煎的药呢?

    鲁四凤:煎好了。

    周朴园:为什么不拿来?

    鲁四凤:(看蘩漪,不说话)

    周蘩漪:(觉出四周的征兆有些恶相)她刚才给我倒来了,我没有喝。

    周朴园:为什么?(停,向四凤)药呢?

    周蘩漪:(快说)倒了,我叫四凤倒了。

    周朴园:(慢)倒了?哦?(更慢)倒了!——(向四凤)药还有么?

    鲁四凤:药罐里还有一点。

    周朴园:(低而缓地)倒了来。

    周蘩漪:(反抗地)我不愿意喝这种苦东西。

    周朴园:(向四凤,高声)倒了来。

    (四凤走到左面倒药。)

    周冲:爸,妈不愿意,您何必这样强迫呢?

    周朴园:你同你母亲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

    (向蘩漪低声)你喝了,就会完全好的。(见四凤犹豫,指药)送到太太那里去。

    周蘩漪:(顺忍地)好,先放在这儿。

    周朴园:(不高兴地)不。你最好现在喝了它吧。

    周蘩漪:(忽然)四凤,你把它拿走。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喝了它,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

    周蘩漪:(声颤)我不想喝。

    周朴园:冲儿,你把药端到母亲面前去。

    周冲:(反抗地)爸!

    周朴园:(怒视)去!

    (周冲只好把药端到蘩漪面前。)

    周朴园:说,请母亲喝。

    周冲:(拿着药碗,手发颤,回头,高声)爸,您不要这样。

    周朴园:(高声地)我要你说。

    周萍:(低头,至周冲前,低声)听父亲的话吧,父亲的脾气你是知道的。

    周冲:(无法,含着泪,向着母亲)您喝吧,为我喝一点吧,要不然,父亲的气是不会消的。

    周蘩漪:(恳求地)哦,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

    周朴园:(冷峻地)蘩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周蘩漪:(四面看一看,望望朴园,又望望周萍。拿起药,落下眼泪,忽而又放下)哦,不!我喝不下!

    周朴园:萍儿,劝你母亲喝下去。

    周萍:爸!我——

    周朴园:去,走到母亲面前!跪下,劝你的母亲。

    (周萍走至蘩漪面前。)

    周萍:(求恕地)哦,爸爸!

    周朴园:(高声)跪下!

    (周萍望蘩漪和周冲;蘩漪泪痕满面,周冲身体发抖。)

    周朴园:叫你跪下!

    (周萍正向下跪。)

    周蘩漪:(望着周萍,不等周萍跪下,急促地)我喝,我现在喝!(拿碗,喝了两口,气得眼泪又涌出来,她望一望朴园的峻厉的眼和苦恼着的周萍,咽下愤恨,一气喝下)哦……哭着,由右边饭厅跑下)

    (有删改)

    1. (1) 下列对这场戏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场戏的中心事件是周朴园逼迫蘩漪喝药。 B . 这场戏的高潮部分是周冲反抗父亲失败,求蘩漪喝药。 C . 这场戏的矛盾冲突是周朴园家长专制和蘩漪争取自由的斗争。 D . 蘩漪最后喝下药的主要原因是怕和自己有暧昧关系的周萍给自己下跪。
    2. (2) 蘩漪是《雷雨》全剧的中心人物之一,她以与周萍乱伦来反抗周朴园的家长专制。在喝药这场戏的舞台说明中,蘩漪几次望周朴园和周萍,请简要分析她望周朴园和望周萍时的不同心理。
    3. (3) 从文中找出表现周朴园逼迫蘩漪喝药的主要原因的那句台词,并加以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
  • 4. (2022高一下·三门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 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 , 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项伯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乙)

    明日,沛公从百余骑至鸿门谢羽。自陈“封秦府库,还军霸上以待大王,闭关以备他盗,不敢背德。”羽意既解,范增欲害沛公,赖张良、樊哙得免。

    后数日羽乃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其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宝货略妇女而东。秦民失望。于是韩生说羽曰:“关中阻山带河,四塞之地,肥饶,可都以伯。”羽见秦宫室皆已烧残,又怀思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韩生曰:“人谓楚人沐猴而冠,果然。”羽闻之,斩韩生。

    出自《汉书·项籍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后∕数日羽乃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其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宝货∕略妇女而东 B . 后数日∕羽乃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其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宝货∕略妇女而东 C . 后数日∕羽乃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其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宝货∕略妇女而东 D . 后∕数日羽乃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其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宝货∕略妇女而东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季父,指叔父;中国古代兄弟排行次序常用“伯仲叔季”表示,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最小的。 B . 《史记》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左传》、《汉书》、《后汉书》与之体例相同。 C . 距关,“距”同“拒”,为“据守”之意;“关”指函谷关, 楚怀王曾经“与诸将约,先入关者王之”。 D . 婚姻,在文中指亲家,“约为婚姻”指结为有婚姻关系的亲戚,与现代汉语的意思不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项伯因先前与张良有交情,特别是张良曾经对他有救命之恩,因此为了救张良,将消息泄露了出去,从其主观上看与曹无伤的告密是不完全相同的。 B . 刘邦对项伯以兄长之礼相待,敬酒祝寿,还与项伯约为婚姻,主要是从政治角度和自身解困的需要考虑。 C . 从选文(乙)中看,鸿门宴上,刘邦得以脱身的原因很多,其中谋臣张良和武将樊哙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D . 因为进入咸阳后屠城、烧宫室、抢掠财宝与妇女,使得受暴秦统治的秦民对项羽很失望,所以项羽不顾韩生的劝阻,选择东归。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②明日,沛公从百余骑至鸿门谢羽。

  • 5. (2022高一下·三门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独不见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注]南秋夜长。

    谁谓舍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注释】①丹凤城:指长安。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催”字用语新奇,写出频频捣衣声催促木叶凋落,视听结合,突出了少妇的心理感受。 B . “白狼河”句照应“十年征戍”句,“丹凤城”句照应“九月寒砧”句,前后衔接自然。 C . 结句构思新巧,以有形之境写无形之愁,比前人望月怀远的意境更开阔,抒情性强。 D . 本诗与“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句的写法相同,都是落笔对面见深情。
    2. (2)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试结合诗歌前四句,分析本诗景和情的关系。
  • 6. (2022高一下·三门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询问弟子的治国志向,他首先从自己谈起,“”,以消除弟子顾虑。
    2. (2) 杜牧《阿房宫赋》结尾总结说“”,表达了对当朝统治者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的感叹。
    3. (3) 苏洵用精妙的比喻“”,形象地批判了六国的赂秦行为。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2022高一下·三门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________的效果。

    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言贵于有物,无物,非言也。”就拿开会发言来说,一个人的讲话之所以能振奋人心、引起共鸣,关键在于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在事实和逻辑层面________,有说服力。

    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讲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纵观历史长河,誓言“舍身为国”、发出惊人之语者不在少数,他们终能流芳千古,为民族精神注入生动元素。反观那些投机者,纵然巧舌如簧,由于没有人格的光亮、缺少修养的________,说出来的话自然无法令人信服。

    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话语真情充沛、逻辑严谨,自然能生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穆青采访焦裕禄事迹时情动于衷、挥洒热泪,多年后,其采访日记上仍依稀可见斑斑泪痕。()反过来看,切忌忽视沟通的艺术、轻视语言的力量,往往容易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甚至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现实中,有的干部一讲话,群众便皱眉摇头,原因何在?问题就在于这些讲话内容干瘪、细咂无味,要么是脱离实践的空话套话,要么是违背情理的废话假话。凡此种种,消解的都是群众的信任。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当然,强调善用语言,也并不是提倡夸夸其谈,更不是否定行动的力量、落实________的价值。语言是行动的影子,行动是语言的土壤。挖掘语言的宝藏,品味语言的艺术,有助于更好传递信息、交流意见、情感,也必将推动行之有恒、行之有格、行之有效。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事半功倍 无懈可击 支撑 沟通 B . 事倍功半 无懈可击 支持 沟通 C . 事半功倍 天衣无缝 支持 勾通 D . 事倍功半 天衣无缝 支撑 勾通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甚至言不由衷、表意不明 B . 忽视沟通的艺术,轻视语言的力量,往往容易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甚至言不由衷、表意不明 C . 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 D . 切忌不要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否则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
    3.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语言和作品有了真情的灌注,就都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而历久弥新。 B . 语言和作品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而历史弥新,是因为有了真情的灌注。 C . 有了真情的灌注,语言和作品就都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而历久弥新。 D . 有了真情的灌注,语言和作品就可以历久弥新而抵御时光,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
  • 8. (2022高一下·三门期中)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睡眠医学有个词,叫“睡眠驱动力”,也称为“睡眠压力”,这是指保持清醒的时间越长,①,就越容易入睡、睡眠越深,所以,不管晚上睡眠好与坏,白天都不能补觉、也不能午睡。②,就会减少睡眠驱动力,从而导致失眠。同时,睡前不做与睡眠无关的事,如躺床上看手机、看电视、看书等;建议每日白天坚持运动,最好是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爬山等,因为这样③

  • 9. (2022高一下·三门期中) 下列对《哈姆莱特》选文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奥菲利娅来此和哈姆莱特见面是因为想利用自己在哈姆莱特心中的特殊地位帮他恢复原状。 B . “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实际是指连死去都无法逃避现实中诸多缠人的问题,没法清静,展现出哈姆莱特内心的复杂。 C . 哈姆莱特关于“生存还是毁灭”的独白,准确地传达出了他此时的矛盾心态,是他犹豫性格的一个典型例证。 D . 作者善于运用内心独白这一艺术手段,把隐藏在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和欲望等多层次地层示出来。
四、写作(60分)
  • 10. (2022高一下·海安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在人生的舞台上,每个人都选择并扮演着各自的角色:或壮丽或暗淡,或伟大或平凡,或淡然或尴尬,或波澜壮阔或平淡无奇……

    对于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抄袭、套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