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22·东莞模拟) “民主”一词,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含义。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不亦并传子之意而失者乎?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材料二:乾隆、嘉庆年间,汉学进入鼎盛时期······学术特征,一是以对文献材料的搜集、整理、排比、辨伪、考证为主要工作,二是在研究中广泛运用目录学、校勘学、版本学、辨伪学、音韵学、训诂学、金石学等学科知识为辅助手段……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清廷的文化高压政策有关,但学者沉溺于别有洞天的考据世界不能自拔,自身也有责任。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就在康有为、梁启超师徒联合各省举人公车上书的这一年,兴中会计划在广州起义,陆皓东还为革命者设计了一面青天白日旗,但由于计划的泄露而夭折,因这次起义而牺牲的陆皓东等人,也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一批先烈。

    ——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

    1. (1) 依据材料一,黄宗羲对“罢相”持什么态度?他认为“罢相”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2. (2) 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汉学兴盛的原因。
    3. (3)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分析当时康有为、陆皓东等知识分子面临的时局状况。二人不同的做法对中国近代的民主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 (4) 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从古代到近代“民主”一词的内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