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零工经济正在加速冲进市场。2020年,我国零工经济有2亿人就业。它的呈现方式日益多元,既有传统行业里的临时就业,也有互联网、共享经济时代的新职业,如网约车司机……
零工经济与传统朝九晚五的工作方式不同,工作时间和方式更为灵活,也更讲求供需双方的快速匹配。同时,随着“95后”“00后”进入就业市场,打零工的意义正在从谋生向实现个人价值过渡。零工经济正变得“大有可为”,成了稳就业和老百娃增收的重要渠道。
当前,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零工经济更偏向劳务共享,而非知识技能共享,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对于一些“60后”“70后”来说,早年间,由于学历不高、专业技能不足,在家乡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外出打零工成为必然。但零工经济的崛起为当地就业者带来了便利,也为企业节省了成本。然而,零工的劳动关系得不到保障、收益不稳定、福利待遇不足,缺乏普丹通道和职业积累、无法兑现工伤保险、企业管理难度增加等问题同样不容忽视。来来,零工的技能将会朝着技能高端化、多样化以及工作方式更灵活的方向发展,为了提高议价能力,“劳动者必须拥抱技能”。
(摘编自《从求生存到谋价值,小镇“零工经济”的变与困》)
材料二:
(摘编自《2019年中国县城零工经济调查报告》)
材料三:
发展“零工经济”和保障从业者劳动权益不可偏废。要实现“零工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就必须让从业者感受到新职业的温度。人社部等8部门共同印发《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平台用工关系,为从业者构建权益“防护网”,为“零工经济”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而为从业者创造更公平的就业机会、更安全的从业环境、更充足的社会保障,是市场经营者和吸纳就业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无论全职还是兼职,企业都应重视从业者的人身安全,维护其正当权益。
(摘编自龚文静《让新职业更有时代的温度》)
材料四:
传统劳动力市场中雇佣歧视现象非常普遍,由于性别,地域、身体健康状况等因素,某些劳动者获得较少的工作机会。个体因素包括口音、着装方式,年龄等,在零工经济中较少受到歧视。零工经济通过提供的更廉价、更快捷、更灵活的劳动力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平衡了地域间的发展,是国家发展的新契机。首先,网络平台利用数字技术可以完成工人与客户公司进行最优匹配,使得生产效率得以提升;其次,零工经济可以帮助个体寻找到更广泛的工作机会,从而减少就业不足现象的发生。零工经济通过灵活的工作时间,赋予数以千万计的包含家庭主妇、残疾人在内的个体释放价值的机会;最后,零工经济灵活的就业地点降低了地域对劳动者的限制和雇主的议价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社会人口流动,为欠发达地区留住人才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也有研究显示,零工经济使得贫困人口面临更大的生活挑战。首先,零工经济最为诟病的是其没有保障性的工作条件,员工成为缺少福利和社会保障的新阶层;其次,零工经济使得收入分化日益加剧,价值分配有失公平。劳动者承担了大部分的生产成本和风险,还必须承担社会保障的所有费用,并且需要进行持续的人力资本投资以胜任工作。
(摘编自吕翠《零工经济研究中的矛盾梳理及未来研究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