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2·宁波模拟) 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十大网络用语公布,记录时代的横切面

    王子墨

    自从网络诞生,语言便开启了进化加速,过去是“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现在恐怕是“一年有一年之文学”。 网络用语之所以层出不穷,不仅是因为技术建构的无远弗届,更主要的原因是文化创造的路径改变了。语言之变,过去主要来自知识阶层有意识的书写与提炼,当然这些在现在的网络语言中也有体现,不过更多则是自下而上的无意识创作。成语可以找到明确的出处,网络用语很多却不知作者,广泛分布的网民、灵机一动的创意,就如风行草上一般,一下便刷新了文化景观。

    网络用语也在极大程度上构建了一个文化共同体,打破了不同场合下意识的语言区隔。就像这个 “YYDS”,曾经小众的、不属于任何一种语言的表达,却在一夜之间几乎覆盖了所有的网络平台,甚至进入主流媒体的视野。可以说,网络用语带来了一种“平等",无关身份地位,人们进入了相同的文化场景之下。

    换个角度看,网络语言也是速朽的,我们能记得唐诗,但恐怕已经记不清五年前的网络用语。网络语言一个难以回避的尴尬在于,很多用语的文化意蕴比较单薄,它们被经典化的概率很低。

    不过,记录网络用语依然是有意义的。一些网络用语,或许缺乏历史纵深,但却如横切面一样,记录着一时一地的故事与情绪,它是网络世界曾经“活过”的证据。将这些词语“打捞”出来,并加以特别的纪念,也就是记录普通民众的日常,勾勒时代宏大背景之下的细节。这本身也是一种“尊重”。

    (选自《光明日报》2021年12月9 H 12版,有删改)

    材料二

    对低俗网络用语说“不"

    汤文靖

    近年来,低俗用语充斥网络空间,并且蔓延到人们的日常交流用语甚至严肃文本的写作中,正规的汉语受到污染和破坏。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和文化的载体,庸俗暴戾网络语言的横行,会导致社会丈化生态的粗鄙化。因此,净化网络空间、捍卫语言的纯洁性刻不容缓。

             

    网络语言最初是从电脑键盘上“敲”出来的。为了提高沟通效率,网民“敲”字时,能简则简,能省则省,不会对语言进行精心雕琢,导致网络语言简单化、碎片化、随性化,直接对传统汉语的规范性和严谨性造成冲击。比如,大量数字、符号、字母混合使用,“3Q”表示谢谢你,“YYDS”意思是永远的神,“T_T”表示流泪。还有一些网络语言用同音词代替原词,如“蚌埠住了”表示“绷不住了”",“大侠”写成“大虾”。更有一些生造的新词,“酱紫"表示“这样子”,“绝绝子”表示“太绝了”等。

    上述网络词语某种程度上提高了沟通效率,让网络表达“有趣起来”,但是有些网络语言则是赤裸裸的低俗、庸俗、恶俗,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都羞于启齿,如今却在网络上堂而皇之地大行其道,甚至反向输入到现实生活中,成为很多人的口头用语。

    汉字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不同于表音文字的独特的语法规范。符号、字母、数序和汉字杂糅的网络用语,破坏了汉语的生态系统,表情符号的书面化使用,毁坏了表意文字的完整性,凭空生造的网络新词更使得国人与母语产生隔阂。至于那些庸俗暴戾的网络用语,不仅污染了网络文化环境,破坏了汉语的纯洁性,也会拉低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

    网络语言狂欢拉低大众审美

    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说,数字化高速公路将使“已经完成、不可更改的艺术作品”的说法成为过去时,给蒙娜丽莎脸上画胡子只不过是孩童的游戏罢了。各种恶搞式拼接的网络语言带来了平民话语的修辞狂欢,这种狂欢其实是对传统语言形态和文化姿态的解构甚至颠覆,在推动文化生态多元化的同时,也会改变人们的精神生活和思维方式。

    当前,网络语言的发展路径已经很清晰:从虚拟空间进入口语表达,再进入书面语,最终有可能沉淀到语言应用的各个方面。如果任由庸俗暴戾冋网络语言发展,久而久之就会成为约定俗成的慣用语,在潜移默化中 完成对社会语言审美和大众文化审美的重新塑造。

    庸俗暴戾网络语言对大众文化审美的作用必然是负面的,如果放任不管,这种负面影响会从网上蔓延到网下,最终将拉低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准。

            

    古人云,言为心声,语为人镜。个人的修养离不开语言的文明,网络空间的风清气朗也离不幵网络语言的规范。无论是在虚拟空间,还是在现实生活中,用文明的语言与他人沟通,应该是大家共同遵守的一条底线。

    放眼全世界,捍卫母语的纯洁已成为许多国家的共识。曾有报道说,你跟法国人说英语,他明明能用英语交流,可却会对你摇头,他害怕英语会凌驾于法语之上,进而影响法语的纯洁。就我国而言,抵制网络语言低俗化倾向、捍卫汉语的纯洁,应该成为全体国民共同的文化自觉。

    宏观层面,国家应加强针对网络语言的立法工作,进一步修订、细化和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法律法规,让规范使用语言和治理网络语言低俗化有法可依。承担大众传播任务的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媒体以及各种新媒体平台应扮演好“把关人”角色,切不可为庸俗暴戻网络语言的蔓延大开方便之门。学校更是捍卫语言纯洁性的重要力量。面对无孔不入的网络用语,各级各类学校应从教材、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和考试标准等方面正本清源,提高青少年规范使用语言文字、开展健康文明的网络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在青少年心中筑起一道阻挡低俗网络语言的"防火墙作为网民的我们,应树立网络共同体意识,形成保卫中国语言文字的文化自觉,使用网络语言时,主动设立自娱自乐的禁忌规范,自觉抵制暴戾低俗的网络语言。

    语言本身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捍卫语言的纯洁牲、抵制庸俗暴戾网络语言,并非一刀切地反对使用网络用语和外来词语。在汉语发展史上,“干部”来自日语,“拷贝"“沙发”来自英语的音译,而来自于网络的“给力”“正能量山寨”等新词更是大大丰富了汉语的词语库,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同。网络语言是一种文化表现形式,我们期待更多传递正能量的网络用语涌现,也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让低俗网络用语早日淡出,让文明之花加速生长。

    (选自《光明日报》2021年12月22日13版,有删改)

    链接材料

    1. (1) 下列对上述材料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 . 网络语言的文化意蕴比较单薄.被经典化的概率很低,这也必然导致了网络语言是速朽的。 B . 网络语言是速朽的,记录的意义在于可以了解普通民众的日常和勾勒宏大时代背景下的细节。 C . 网络语言的发展路径从虚拟空间进入口语表达,再进入书面语,最终有可能沉淀到语言应用中。 D . 抵制网络语言低俗化倾向,需要国家立法、媒体把关、学校教育,更重要的是网民的自觉。
    2. (2) 阅读材料二,仿照示例,用简洁的语言为文段拟写小标题。
    3. (3) 九(1)班拟以“网络语言”为主题编一期班报,请你协助完成以下任务。

      ①如果把链接材料作为上面一则材料的配图,你认为应该插入哪则材料?请说明理由。

      ②有同学认为材料一与材料二中的观点相矛盾,不适合排在一个版面,你同意吗?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 你的看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