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东北三省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数字人文方法是将数字技术应用于人文研究的一种新兴研究方法。它以人文主义为灵魂,以计算机技术作为路径,通过数据可视化和数字地图等数字方法,延伸人文学科研究的时空范围和纵深程度。数字人文方法是一个具有“跨越”意义的方法,它不仅跨越不同学科之间的界限,也跨越了理论与实际的界限。数字人文方法的使用强调合作性原则、生产性原则、批判性原则和包容性原则;数字人文平台以终端用户为中心的性质,一反传统人文平台的单一性和封闭性,强调社交性和交互性,皆预示了知识生产的“去中心化”发展趋势。这对于深化社会学研究和优化社会学方法具有重要的多重启发意义。

    数字人文方法可以实现定量方法和定性法深度融合。当前社会学研究方法大致是以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二分天下。一方面,数字人文方法可以满足量化研究对“量”的要求。大规模的数据库、语料库或共时性的数据流为定量研究提供充足的样本量,甚至省略抽样过程直接对总体进行研究。毋庸置疑,研究的信度和效度较传统的数据研究效果会得到一定提升,更便于研究者从中发掘规律、趋势和反常事件。它带来的改变绝不仅限于此,传统社会学量化研究遵循研究假设、建立模型、验证假设的研究步骤,但大数据方法的介入使得研究对假设和模型的依赖有限,数据遵循自己的逻辑得出研究结论,社会学研究的方法可能会发生革命性的转变。另一方面,数字人文方法也可满足质性研究对“意义”的探求。已有研究表明许多质性数据往往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可视化处理,就足以解释其隐含的重要现象与规律,一反数字技术只适用于定量研究的固见。强调体验的田野调查法有其局限性,在对田野日记的收集、解释和分析中往往囿于研究者的主观视角。在数字人文方法的帮助下,原始作品将被上传到网络中并进行传播,其他研究者可以在原始文件之上不断地添加、修改和混合,大量细节不断被发现,直至展现出一幅完整的社会图景。

    数字人文方法可以促进研究成果可视化呈现和数字化表达。数字人文方法也给予文献研究以技术支持,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需要自由选择对文献进行“细读”或是“远读”。通过对大量文献的量化分析,研究者不再苦恼于难以消化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这不仅会提高文献阅读的效率,那些依靠细读无法获得的文本之间的关系也会浮出水面。同时,深层制图是数字人文方法的一种新兴实践,它参考了社会学、人类学中的“深描”一词。“深描”强调理解行为必须将其置于其所在的丰富具体的背景中,描述行为不能离开对这些背景的细致说明。深层制图方法将地理信息系统与数字制图平台相结合,物理景观被细分为多个图层,每一图层之间关系相互勾连。研究视阈得以在宏观与微观、表面与深层之间游走,数据也可以在多维空间内流动,地图间呈现出的关系与差异也可成为一项新的研究问题。可视化也是近年来数字人文领域已趋于成熟的研究方法,它是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通过对数据的聚合和提取,将其转换为图形、表格和图表等形态的一种方法。可视化数据本身具有清晰、易读和客观等特点,可以丰富研究成果的视觉呈现。

    (摘编自朱兴涛 宋梓萱《数字人文方法推进社会学研究创新》)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数字人文方法是一种跨越不同学科、跨越理论与实际界限的新兴的人文研究方法。 B . 运用数字人文方法可以省略传统量化研究的抽样过程,直接对研究总体进行研究。 C . 质性数据往往只需要经过可视化处理,就可以显现出其隐含的重要现象与规律。 D . 可视化以其数据清晰、易读和客观等特点,成为数字人文领域趋于成熟的研究方法。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采用总分式结构来论证数字人文方法对于社会学研究的意义,脉络清晰。 B . 文章介绍的田野日记的处理方法可以说明数字人文方法能够适用于质性研究。 C . 文章比较了“远读”与“细读”的文献阅读效率,表明前者比后者的作用更大。 D . 文章解读“深描”一词,有助于读者理解“深层制图”这种方法的相关特点。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与传统人文平台相比,数字人文平台将呈现出知识生产的“去中心化”趋势。 B . 数字人文的价值就在于使数据研究的信度和效度较传统数据研究得以提升。 C . 数字人文方法在使用上更加灵活,不再遵循传统社会学量化研究的具体步骤。 D . 在数字人文方法帮助下,研究者都可以对上传到网络的原始文件进行处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