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立春到大寒,中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参照天象、气象和物象等自然现象,总结一年中时令、气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形成了二十四节气的时间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是古人对自然时间与农耕生产关系的精准把握,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农耕社会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记忆,蕴含着中国人传统的生存智慧与生命哲学。

    二十四节气不仅自身内涵丰富,而且与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庆、传统民俗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每到立秋,湖南省花垣县都会迎来盛大的赶秋节。庄稼成熟,丰收在即,人们吹笙、歌唱、舞蹈,庆丰年、祈幸福。而今,花垣赶秋活动丰富多彩,周边群众也纷纷聚集在“秋场”,观赏和参与舞龙舞狮、八人秋千、上刀梯、武术等活动。花垣赶秋还与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域旅游等相结合,吸引众多游客参与其间。在礼敬“秋”的节气文化基础上,焕发更多文化活力,创造更多经济价值。

    博物馆中的文物要“活起来”,体现中华民族独特智慧和生产生活方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应如此。二十四节气只有着眼群众需求,和当下生产生活有机交织,才能焕发生机。立夏之际,暑气来袭,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不仅保持着在立夏时节吃乌饭蚕豆、喝立夏茶等传统习俗,而且转化创新,进一步发挥立夏习俗在休闲娱乐、饮食养生等方面的功用。比如,举办“跑山迎夏”活动,将立夏习俗融入大运河节气和旅游发展中;传承创新“送春迎夏”仪式,对传统立夏仪式展示内容进行选择提取,等等。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渗透在诗歌、绘画、音乐、舞蹈以及传统工艺中,近年来,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文化产品日渐丰富,图书《黄小厨的春夏秋冬》以讲述美食与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文化故事为亮点,受到人们喜爱;纪实节目《24节气生活》采用实景场地拍摄的记录方式,呈现日常生活中的二十四节气文化。二十四节气在物候、风景、人文等层面上的丰富内涵,更是让它成为文创设计青睐的主题。二十四节气主题的折扇、书签等文创产品层出不穷,在日用中展现岁时节令之美。发挥不同文艺形式所长,利用多媒体传播格局,二十四节气文化传承传播的形式、内容和渠道得以拓展,其内蕴的文化生命力也得到激活。

    传承发展二十四节气文化,青少年群体是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二十四节气歌》将知识融于通俗晓畅、朗朗上口的童谣中,深受欢迎。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古典诗词、传统绘画、刺绣、编织等,也能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未成年群体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帮助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2013年起,采用民族曲调说唱的贵州石阡“说春”传承人,走进当地学校,举办创作展演及传承活动,教学生制作土牛、编写“说春”教材。这些活动不仅生动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知识,而且培养了青少年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的情感。

    2016年11月,“二十四节气”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充分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而今,在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我们应当用新的生活内容、文化表达和传播手段,进一步提炼、升华、传播和弘扬,使二十四节气蕴含的中华传统智慧绽放勃勃生机。

    (《二十四节气在当代——让古老智慧绽放生机》,2022年2月11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自然界的变化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反映了古人对自然时间与农耕生产关系的精准把握。 B . 二十四节气在物候、风景、人文等层面上的丰富内涵,使它与传统节庆、传统民俗关系密切,成为备受文创设计者喜爱的主题。 C . 二十四节气蕴含着中国人传统的生存智慧与生命哲学,不仅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D . 二十四节气在诗歌、绘画、音乐、舞蹈等传统工艺中均有渗透,充分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2. (2)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每到赶秋节,花垣县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吸引游客的参与,这些活动既表达了人们对“秋”的礼敬,又创造了更多经济价值。 B . 立夏吃乌饭蚕豆、喝立夏茶是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传统习俗,而贵州石阡“说春”则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 C . 作为传承发展二十四节气文化的新生力量,青少年应该主动接受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古典诗词、传统绘画、刺绣以及编织等方面的熏陶。 D . 二十四节气蕴含的古老智慧要绽放生机,就必须转化创新,如举办“跑山迎夏”活动时,将立夏习俗与大运河节气和旅游发展相结合。
    3. (3) 联系全文,概括二十四节气在当代“活起来”的具体措施。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