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三下·浙江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答彭尺木进士书

    袁枚

    来书教以禅学,引文文山诗语云云。似乎文山不遇楚黄道人,便不能了死生者。仆不以为然。古豪杰视死如归,不胜屈指,倘必待禅悟而后能死节,则佛未入中国时,当无龙逢、比干。居士之意,以为必通禅而后能了生死耳。殊不知从古来不能了生死者,莫如禅。夫有生有死,天之道也。生送死,人之道也。今舍其人道可知,而求诸天道之不可知,以为生本无生,死本无死,又以为生有所来,死有所往。此皆由于贪生畏死之一念萦结于胸而不释,夫然后画饼指梅,故反其词自解,此洪炉跃冶,庄子所谓不祥之金也。其于生死之道了乎否乎?子路问死,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当时圣人若逆知后之人必有借生死以惑世者,故于子路之问,萌芽初发而折之。

    来书云:生死去来,不可置之度外。尤谬。天下事有不可不置之度内者,“德之不修,学之不讲”是也。有不可不置之度外者,“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是也。若以度外之事而度内求之,是即出位之思,妄之至也。

    虽然,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使佛果能出死入生,仆亦何妨援儒入墨。而无如二千年来凡所谓佛者率皆支离诞幻如捕风然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祷之而不应。如来、释迹与夏畦之庸鬼同一虚无,有异端之虚名,无异端之实效,以故智者不为也。试思居士参二十年,自谓深于彼法者矣。然而知生之所由来,能不生乎?知死之所由去,能不死乎?如仆者自暴自弃,甘心为门外人矣。然而不知生之所由来,便不生乎?不知死之所由去,便速死乎?生死去来,知之者与不知者无以异也,盍亦听其自生自死、自去自来而已矣。

    《易》曰:“乾坤毁,则无以见易。”言乾坤有时而生死也。《诗》曰:“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言陵谷有时而来去也。生死去来,天地不能自主,而况于人?居士宁静寡欲,有作圣基,惜于生死之际,未免有己之见存,致禅氏所诱。有所慕于彼者,无所得于此故也。独不见孟子之论生死乎?曰:“夭寿不 , 修身以俟之。”陶潜之论生死乎?曰:“浮沉大化中,不恋亦不惧。”士君子纵不能学孟子,亦当法渊明,奚必他适!

    昔曹操聘虞翻,翻笑曰:“孟德欲以盗贼馀赃污人耶?”居士招我之意有类孟德,故敢诵仲翔之语奉谢。

    【注解】①文文山:文天祥。彭尺木来信云:“昔文信公在燕狱时遇楚黄道人,受出世法,始得脱然于生死之际。”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生送死,人之道也          养:供养 B . 萌芽初发而折之            逆:预先 C . 试思居士参二十年          稽:跪拜 D . 天寿不 , 修身以俟之        贰:两样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今舍其人道可知          哀斯墓徒有其石也 B . 可求也                秦以城求璧赵不许 C . 禅氏所诱              然此可智者道 D . 故敢诵仲翔之语奉谢      日削月割,趋于亡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对于彭尺木借文天祥来劝说自己修佛学禅,作者不以为然,并以龙逢、比干为例加以反驳,证明自古以来豪杰们舍生取义并非因为“禅悟”而为。 B . 作者反对友人舍弃现实人道、追求虚妄来世的做法,认为这样做混淆了生死之别,无非是以探究天道为名,掩盖贪生怕死的实质。 C . 作者认为修德讲学是不可不放在心上之事,死生富贵是可置之度外之事,而彭尺木恰是将度内之事放在度外求之,这是非分之想。 D . 本文针对彭尺木来信,以儒家学说为根据,通过论证,主张注重人道,不盲从天道;全文破立结合,语言明快简洁。
    4. (4)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而 无 如 二 千 年 来 凡 所 谓 佛 者 率 皆 支 离 诞 幻 如 捕 风 然 视 之 而不 见 听 之 而 不 闻 祷 之 而 不 应

    5. (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生死去来,知之者与不知者无以异也,盍亦听其自生自死、自去自来而已矣。

      ②士君子纵不能学孟子,亦当法渊明,奚必他适!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