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读通鉴论·叙论四

    王夫之

       治道之极致,上稽《尚书》,折以孔子之言,而蔑以尚矣。其枢,则君心之敬肆也;其戒,则怠荒刻霰,不及者倦,过者欲速也;其大用,用贤而兴教也;其施及于民,仁爱锡以极也。以治唐、虞,以治三代,以治秦、汉而下,迄至于今,无不可以此理推而行也;以理铨选①,以均赋役,以诘戎兵,以饬刑罚,以定典式,无不待此以得其宜也。至于设为规画,措之科条,《尚书》不言,孔子不言,岂遗其实而弗求详哉?以古之制,治古之天下,而未可概之今日者,君子不以立事;以今之宜,治今之天下,而非可必之后日者,君子不以法。故封建、井田、朝会、征伐、建官、颁禄之制,《尚书》不言,孔子不言。岂德不如舜、禹、孔子者,而敢以记诵所得者断万世之大经乎?

    《夏书》有《禹贡》,实也,而系之以禹,则夏后一代之法,固不行于商、周;《周书》之有《周官》,实也,而系之以周,则成周一代之规,初不上于商、夏。孔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何以足,何以信,岂靳言哉?言所以足,而即启不足之阶;言所以信,而且致不信之咎也。

    孟子之言异是,何也?战国者,古今一大变革之也,侯王分土,各自为政,而皆以放恣渔猎之情,听《耕战》《刑名》《殃民》之说,与《尚书》、孔子之言背道而驰。勿暇论其存主之敬怠仁暴,而所行者,一令出而生民即趋入于死亡。三王之遗泽,存十一千百,而可以稍苏,则抑不能预谋汉、唐已后之天下,势异局迁,而通变以使民不倦者奚若。盖救焚拯溺,一时之所迫,于是有“徒善不足为政”之说,而未成乎郡县之天下,犹有可遵先王之理势,所繇与《尚书》、孔子之言异也。要非以参万世而咸可率繇②也。

    编中所论,推本得失之原,勉自竭以求合于圣治之本;而就事论法,因其时而酌其宜,即一代而各有弛张,均一事而互有伸诎,宁为无定之言,不敢执一以贼道。有自相跖盭④者矣,无强天下以必从其独见者也。若井田、封建、乡举、里选、寓兵于农、舍笞杖而行肉刑诸法,先儒有欲必行之者矣。袭《周官》之名迹而适以成乎狄道者宇文氏也据《禹贡》以导河而适以益其溃决者李仲昌也。尽破天下之成规,骇万物而从其记诵之所得,使为之,吾恶知其所终哉!

    (节选自《读通鉴论》)

    【注】①铨选:选才授官。②率繇:遵循,沿用。③诎:同“屈”。④蹠盭(zhí lì):乖舛,谬误。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尚书》 稽:考察 B . 君子不以法垂:接近 C . 古今一大变革之也会:聚合 D . 使为之浸:逐渐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仁爱锡以极也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B . 无不可此理推而行也久之,能足音辨人 C . 初不上于商、夏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 . 存十一千百列其姓名大堤之上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尚书》提出治国的要领,即君主要遵守制度,戒除懈怠,做事不过分苛刻,任用贤者以兴教化并且能够对百姓施加仁爱。 B . 作者认为,古时的法制能否限制今日发展,今日的法规能否决定以后的事情,往往在于君子是否愿意以之为规并将其流传。 C . 作者认为,战国时期的统治者穷兵黩武,听从兵、法、农等家的学说主张,对百姓实施暴政,将三王遗留的美德挥霍殆尽。 D . 《读通鉴论》一书既推求政事得失的根本,使其符合于圣人治理的根本,而且能够就事论法,通过议论来发表个人的见解。
    4. (4)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袭 《周官》 之名 迹而 适以 成乎 狄道 者宇 文氏 也据 《禹贡》 以导河而 适以 益其 溃决 者李 仲昌 也

    5. (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饬刑罚,以定典式,无不待此以得其宜也。

      ②孔子曰:“足兵足食,民信之矣。”何以足,何以信,岂靳言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