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1高二下·诸暨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伯升

    (宋)何去非

    古之豪杰,遭天下之变乱,慨然而起,皆有拯民拨乱之志。其兵力威势,亦足以就功成业者。已而,一旦肝脑屠溃于庸夫、孺子之手,曾不少悟,为天下笑者,何也?怙气而易人,矜众而忽祸,卒然而发于心意之所不及故也。

    昔者,王莽之盗汉也,而刘氏宗属诛夷废锢,救死不暇,幸而存者,皆孱驽不肖、习为佞媚苟生而已。独伯升愤然有兴复绝绪之志,收结轻侠,起以诛莽,虽莽亦深惮之。

    方其起也,独舂陵子弟八千人,乃诱合新市、平林数千之兵以助其势,而光武之师亦倡于宛。是以斩甄阜、梁邱赐,而破严尤、陈茂之师。不数月,而众至十万,其势振矣。于是豪杰相与议立汉宗,以从人望,其意固在乎伯升也。而新市、平林惮其威明,且乐更始之懦弛也,遂定策立之,伯升争之而不得也。已而,伯升拔宛,光武大破寻、邑百万之众。更始君臣愈不自安,遂诛伯升。嗟乎!伯升之志固大矣,而其死也,愚夫且及知之,而伯升之不悟也。夫新市、平林之将帅,故群盗耳。方吾之起而藉其兵,已而连却大敌而拥众十万者,功在我也。人以其功,而欲崇立之,新市、平林之不乐也,举而属之驽弱之更始,则三军之权不在伯升,而在乎新市、平林矣。权分于人而又固争,更始之立,宜其不旋踵而诛矣。

    昔者,吕后之欲王诸吕也,以问其相王陵、陈平。王陵力争,而陈平可之。夫王陵之争将欲以安汉而摧诸吕也不知陈平之可者乃所以安汉而摧诸吕也伯升所拒更始之立者王陵之争也未所以自安矣。虽然,伯升之心固未尝忘新市、平林之与更始也。惜其抚机而不知发,而为人发之,此其死而不悟也。

    嗟乎!伯升之不忍者,亦妇人之仁耳。古之求集大事者,常不忍于负人而终为人之所负者,以其相伺之机,间不容发故也。世祖之连兵决战不及伯升,而深谋至计乃甚过之。盖伯升类项羽,而世祖类高皇,此所以定天下而复大业也。始伯升之见杀,而世祖驰诣更始,逡巡引过,深自咎谢,不为戚伤。是以更始信而任之,卒至摧王郎、定河北,其资成矣。乃徐正其位号,遂以其兵西加更始而定长安。使其遂形愤怏不平于伯升之祸,则亦并诛而已矣。

    (节选自《何博士备论》,有删改)

    【注释】①刘伯升:即刘演,字伯升,东汉光武帝刘秀的长兄。新朝末年著名人物,起义军将领。②光武: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公元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后灭王莽,建立东汉。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怙气而易人              易:改变,更换。 B . 伯升拔宛               拔:攻克,攻占。 C . 惜其抚机而不知发           抚:按着,遇到。 D . 而世祖驰诣更始            诣:到,造访。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矜众而忽祸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B . 愚夫且及知之              若属皆且为所虏 C . 以问其相王陵、陈平           敢以烦执事 D . 古之求集大事者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起笔论及天下豪杰的行为,气势宏大,也为后面叙写刘伯升的生平和阐发对其的议论张本,体现了作者长于雄辩的艺术特色。 B . 第二、三段叙写了刘伯升所向披靡的起兵经历,以及被小人所杀的惨痛结局,指出其最终被诛的原因在于“权分于人而又固争”。 C . 第三、四段写伯升之祸的外因,在于功高震主,而权利的天平并没向他倾斜,群盗需要在英雄和懦夫之间形成相互制约和彼此抗衡。 D . 文章将议论与叙述结合,使阐发主张和塑造人物相得益彰。第四段以吕后篡权旧事类比说理,使文章的观点切中肯綮,发人深省。
    4. (4)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夫 王 陵 之 争 将 欲 以 安 汉 而 摧 诸 吕 也 不 知 陈 平 之 可 者 乃 所 以 安 汉 而 摧 诸 吕 也 伯 升 所 拒 更 始 之 立 者 王 陵 之 争 也 未 所 以 自 安 矣

    5. (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收结轻侠,起以诛莽,虽莽亦深惮之。

      ②使其遂形愤怏不平于伯升之祸,则亦并诛而已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